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遗产38.83元,永远定格在无悔的人生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5日16:16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11月2日,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土家汉子跳着“撒叶儿嗬”,自发为88岁的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罗官章送行。女儿在整理遗物时,发现父亲的工资卡上,最后的金额定格在38.83元。每个月的退休金,除了买药,大部分都用在了搞试验、送种子和帮助老乡。先后扎根、帮扶牛庄乡长达49年。今年,罗老上交了人生的最后一笔党费,520元。一生无悔,英名永存。不忘初心、深扎乡村,把信仰、宗旨留在人间,让善良、济困闪耀光辉。深爱这片土地,深爱朴实的农民。罗官章用一生的追求,谱写出一个共产党人纯粹、不朽的华章。

始终不忘炙热的土地,全心扑在工作上。1937年7月,罗官章在牛庄出生。这里海拔1800米,是五峰最偏远和艰苦的高寒地区。1956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世纪80年代,他驻扎牛庄当了13年乡党委书记。后来担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继续对口帮扶牛庄8年。1997年,罗官章退休的第二天,又重返牛庄。这一返就是一辈子。哪家孩子缺学费或谁家遇到难处,他一塞就是300元、500元。返乡青年创业遇到种植和销售困难,罗老不讲大道理,而是积极鼓励,结合自身经历促膝谈心,还帮助出主意想办法,直至创业者走出困境。“乡亲们荷包没钱,死了也闭不上眼。”罗老常把这话挂在嘴边。如今,罗官章应该欣慰、安息了。牛庄村有了烟叶、中药材、高山蔬菜3个支柱产业,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6万元。

“党员就要像一颗种子,撒到大山里,就应该帮老百姓谋出路。”罗官章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生活日常,党员起带头作用,关键时刻,党员是主心骨,起定心盘作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无数党员像一颗颗种子,在田野里播撒,在树林里结果,在菜园里生长。

不朽荣誉光彩照人,崇高精神激励后人。生前做了大量好事、善事,谁家有事,罗官章都送人情。走后人们争相前来悼念、告别,许多人想表达心意。罗官章的女儿一遍遍含泪婉拒:“父亲临走前再三交代,他走后,不得收乡亲一分份子钱。”“这是我爸最后的遗愿”。

忠诚、干净、担当,罗老的笔记本上,六个大字格外醒目。始终不忘共产党员身份,始终不忘老百姓,始终不忘农民本色。罗官章每日所思所想的就是农民事、增收事、振兴事。老朱种烟4亩,收烟单价12元,为牛庄申报中国传统院落添砖加瓦……往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正是农民最关心、最急迫、最需要尽快解决的大事。

党员是一盏灯,那束温暖、和煦、明亮的光,永远照亮前行的路。罗官章的资金遗产只有38.83元,但他的另一份遗产却闪闪发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好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宜昌市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湖北省道德模范、荆楚楷模。2016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罗官章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一枚奖章就是一段奋斗历程,一个动人故事,一次帮扶记载,更是一个共产党员不忘初心、奋斗终身的铿锵誓言。最后一笔党费,520元。女儿最懂父亲:“那是他一生的坚守,对党的深情表白”。在丰厚的田地里,杂交水稻科学家袁隆平终身研究“禾下乘凉梦”,罗官章带领农民终日奔波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深秋寒浓,乡亲们难舍难别,罗官章一路好走。那笔微小的38.83元遗产,永远定格在无悔的人生。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罗星航(荆州沙市)

责编:丁玥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