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乘“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奋进争先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5日17:2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五载砥砺奋进,武汉这座中部重镇,以“钉钉子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作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1.9万亿元产业营收的硬核数据、1842个排污口整治的生态答卷、28万件“集成办”事项的民生温度,在中部崛起的大棋局中,武汉落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子”。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武汉正以“天时、地利、人和”三把金钥匙,开启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奋力诠释中部战略支点的使命担当。

乘国家战略之天时,抢抓发展黄金机遇。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双碳”示范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为武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窗口期。这不仅是政策的倾斜与资源的汇聚,更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是武汉实现跨越发展绝佳契机。武汉敏锐捕捉政策红利,将战略机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产业发展上,武汉精心规划、精准施策,将项目库转化为投资表,把时间表细化为进度条,推动国家战略早落地、快见效。2025年上半年,武汉GDP首破万亿,成功跻身全国前十、领跑中部,这一辉煌成就便是最好的证明。光谷、车谷等“五谷”竞相发展,空芯光纤、人形机器人、碳化硅芯片等“国之重器”密集下线,构建起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创新闭环,实现了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五大优势产业营收突破1.9万亿元,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成效显著,尽显乘国家战略东风腾飞之姿。生态保护领域,武汉积极作为,以长江大保护为契机,铁腕推进排污口全域整治。如今长江水质稳定在Ⅱ类,江豚逐浪、青头潜鸭回归,百里生态廊道年底贯通,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GEP核算体系的建立,让生态变财富,书写绿色转型的武汉方案。这既是对国家“双碳”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武汉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为全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扬九省通衢之地利,厚植竞争优势根基。武汉“九省通衢”,水铁公空立体交通优势得天独厚。这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也是武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武汉着力发展枢纽经济,构建“港口+贸易+产业”的协同发展闭环,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将交通优势转化为要素集聚优势。便捷的交通网络,如同强大的磁场,吸引着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汇聚,众多国内外企业纷至沓来,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交通的便利也为武汉的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农产品电商交易额与乡村游收入可观,无人机种田、稻田咖啡馆等新业态涌现,将“诗和远方”植入广袤乡野,走出生态价值转化的特色路径。乡村与城市的距离因交通而拉近,资源得以高效转化,实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良性互动。城市的发展带动了乡村的繁荣,乡村的特色又为城市增添了魅力,形成城乡互补、共同发展良好局面。

聚英雄城市之人和,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武汉坐拥百万在校大学生、众多科研院所和创新平台,人才资源丰富。这是武汉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为吸引和留住人才,武汉深化“学子留汉”“汉漾”等人才工程,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完善“拎包入住”的创业生态,让创业者轻松开启创业路;营造“安心攻坚”的科研环境,使科研人员专注研究。全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让创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为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城市治理中,武汉以人为本,将人民的幸福作为城市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287个社区食堂温暖银发群体,让老年人享受便捷美味餐饮;2.4万个普惠托位纾解青年焦虑,为年轻父母解后顾之忧。“集成办”事项重构政务服务生态,让市民办事便捷高效;“一网统管”保障渡江节“零事故”,彰显数字治理跨越。这些举措诠释了共同富裕内涵,以城市更新、民生实事等举措持续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将城市“人气”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士气”,形成全社会参与城市建设良好氛围。

天时已至,当乘势而上;地利在握,须善加利用;人和正盛,更应奋发有为。武汉牢记嘱托,从国家战略、交通优势、人才资源三个维度发力,在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的战略支点作用,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的贡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武汉必将书写新时代英雄城市的壮丽篇章,成为中部崛起的璀璨明珠,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姚瑞华(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