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一粒种子也可生发震撼人心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5日16:2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在鄂西群山深处,海拔1800米的牛庄乡,一位88岁的老人用49年的光阴写下最朴素的答案——共产党员的初心。初心从来都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扎进泥土的根脉。罗官章同志离开了深爱的大山和群众,但他的故事如同一粒倔强的天麻种子,在时光中萌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罗官章的退休生活没有安逸,只有山间的晨露与星夜。面对牛庄乡的贫瘠,他选择了一条因地制宜的道路:种天麻。三次试验,十年摸索,锯断的手指、失败的菌材堆成山,他却说:“只要村民不失败,我失败千次万次都不后悔。”为攻克天麻有性繁殖技术,他在零下4度的菌材堆里反复试验,三次失败后终得第一粒种子;面对滞销的8万斤萝卜,他自掏腰包赔偿村民,但却从没因困难退缩。从地膜苞谷到高山蔬菜,从烟叶种植到中药材产业,他带领乡亲们走出一条“三条腿走路”的致富路,让牛庄乡村民人均收入从不足800元到超过1.6万元。

工资卡上定格的38.83元,是罗官章留给子女的“遗产”;衣柜里7枚奖章,是他献给时代的答卷。从退休金大部分用在搞实验、送种子和帮助老乡的无私,到最后一顿晚饭炕洋芋充饥的简朴,“纯粹”二字贯彻了他的一生。当女儿李秀英含泪退还礼金时,当村民自发跳起“撒叶儿嗬”送别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道德楷模的清廉,更是一个共产党员对“为何出发”的终极回答——真正的富贵,不是金钱的累积,而是精神上的富足;真正的丰碑,不在纪念碑上,而在百姓的口碑里。

罗官章常说:“党员就要像一颗种子,撒到大山里,就应该帮老百姓谋出路。”他不仅是产业的拓荒者,更是精神的播种人。返乡创业者王正望从电商困境中重整旗鼓,90后“村官”们用直播带货延续山货出山的梦想,牛庄乡的产业矩阵从传统农业向生态旅游延伸···这些故事里都有罗官章的身影。他像一位乡村导师,用“不能光等客商来”的叮嘱叩开市场的大门,用丰富的经验浇灌年轻人的胆识。即便在生命最后几个月里,他仍牵挂着黄精种植的除草细节,用最后的520元党费完成对信仰的终极告白。这种传承,让扶贫超越了物质帮扶,成为一场代际接力的精神觉醒。

罗官章的离世,恰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点,他49年如一日的坚守故事叩问着当代青年:在脱贫攻坚收官、乡村振兴启航的节点,我们能否像他一样,把青春写在大地上,把奋斗写进百姓的心坎里?答案或许藏在牛庄乡的晨雾中——那里有他新磨亮的镰刀、未竟的试验田,以及千万个被他点燃的火种。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邓玉玺(远安县鸣凤镇人民政府)

责编:丁玥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