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罗官章的生命定格在88岁,他工资卡上“38.83元”的余额,如同一声惊雷,在舆论场上激起巨大回响。人们震撼、感佩,甚或有些难以置信。在物质财富被广泛视为成功标尺的今天,这区区两位数的余额,究竟衡量出了什么?它不是贫困的注脚,而是一把精神的标尺,精准地度量出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与人生厚度。
这把标尺,首先衡量出的是“公与私”的取舍。罗官章的“穷”,并非不能富、不敢富,而是“不愿富”。作为一名退休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完全有条件安享晚年。然而,他选择将5万5千元的退休金悉数投入天麻试验田,为乡亲们探寻致富路;他选择将平日积攒的钱,一次次以“300元、500元”的形式塞给有困难的乡亲。他的银行卡余额,如同一个净水池的出口,财富流进来,便又干净地流向了更需要它们的人民群众。这“38.83元”的背后,是一本清晰的“奉献账”,每一笔“支出”,都对应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一个产业的萌芽。它以一种近乎极限的方式,诠释了“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的深刻道理。
这把标尺,其次衡量出的是“得与失”的智慧。从物质上看,罗官章无疑是“失去”了太多。他失去了安逸的退休生活,失去了手指的健全,失去了本可积累的财富。然而,从人生的“大账本”来看,他却收获了无与伦比的“资产”。他收获了牛庄乡亲们鼓起的荷包、脸上的笑容;收获了海拔2000米高山上攻克技术难关后的第一粒天麻种子;收获了一个从贫瘠走向富裕的村庄,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6万元;更收获了衣柜里那7枚沉甸甸的奖章和群众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这“38.83元”的余额,与那满山的产业、遍地的楼房、村民的笑脸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它让我们看清,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拥有了多少,而在于付出了多少,创造了多少。罗官章用一生的实践,给出了一道关于“得失”的哲学题的满分答案。
这把标尺,最终衡量出的是“信仰与行动”的统一。罗官章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忠诚、干净、担当”,这六个字不是悬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他800多个日夜在深山坚守的食粮,是他在锯断手指后仅休10天便重返试验田的动力。他临终前交上的520元特殊党费,是他对“一生坚守”最深情的告白。信仰的纯度,不在于言辞多么华丽,而在于行动多么彻底。从光荣入党到生命最后一刻,罗官章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熔铸于每一个具体的行动中——种天麻、兴产业、访民情、解民忧。这“38.83元”,正是他将个人生命完全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的最终印证,是信仰之光燃尽自我、照亮大地的余晖。
一位哲人说,衡量生命的尺度是思想和行为。罗官章老人留下的“38.83元”,不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数字,而是一座精神的富矿,一把锋利的价值标尺。它拷问着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们想在个人的“物质账户”上留下什么?又想在社会的“精神账户”上留下什么?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珊珊(随州市随县吴山镇人民政府)
责编:沈素芬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