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之畔,灯火璀璨。11月9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开幕式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这是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奋进号角,也嘹亮起青春活力与奋斗精彩的交响乐章。
生命因运动而出彩,青春因梦想而闪光。作为全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从1959年第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四届,是全国体育健儿的大舞台,是汗水与荣光的竞技场,也是各民族团结合作、交流互鉴的集聚地,展现出新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眼下,十五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共同举办,从申办到筹备,从场馆到城市,从志愿到服务,每一个细节、每一处场景尽显创新与协调的智慧,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现出国际水准、中国气派、岭南风韵、湾区魅力的独特风采。
深耕低碳理念,绿色简约办会。本届运动会坚持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为办赛理念,以“简约、安全、精彩”为办赛要求,破解跨境协作难题,共同探索联动机制新模式。在场馆应用上,十五运会超过九成比赛场馆由现有场馆改造而来,在全运会史上首次实现不新建任何大型场馆,打破全球近40年来“大拆大大建办大赛”的刻板印象。在品质提升上,从体育场馆、城市空间到交通设施,建筑节能、材料循环、照明优化、无障碍设计等一项项功能升级如“彩蛋”般嵌入城市肌理,注脚着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宣言。在赛事服务上,坚持赛时赛后利用相结合,打造全民健身公共空间,建设地区文体综合设施,全面推进体育设施提档升级,以场馆更新投入转化为城市发展“复利引擎”。可以说,从场馆改建到品质提升,再到赛事服务,十五运会以简约环保、绿色低碳勾勒出绿色中国、低碳湾区的鲜活图景,持续为世界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能。
科技赋能赛事,创新活力迸发。十五运会是体育的盛会,也是科技实力、创新活力的大比拼。开幕式上,粤剧、醒狮、英歌、港乐、广绣、麒麟等岭南元素与现代表演相结合,机器人、虚拟现实(VR)让传统文化更加时尚;香港维多利亚港、澳门大三巴、广州“小蛮腰”等城市地标点亮星空,展现粤港澳大湾区共生共荣的融合之美。不仅如此,赛事场馆内人形机器人列入火炬传递方阵、化身迎宾礼仪,安防机器人智能巡逻,AI直播相机自动捕捉精彩瞬间……从开幕式上美轮美奂的科技表演到赛事场馆的“智慧大脑”,从科技助残的智能设备到云转播技术的全面应用,十五运会以数百项高科技产品覆盖文体表演、场馆建设、科技助残、赛事保障等多重领域,让赛会运行更智慧、观赛体验更立体,这种以数字化赋能、智能化应用的新模式,既是“体育+科技”深度融合的真实写照,也彰显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活力之强、科技实力之优的强大底气。
弘扬体育精神,尽展青春风采。本届十五运会,共设群众赛事活动23个大项、166个小项,约有1.1万名运动员参加决赛,上百万人参加群众赛事预赛和“我要上全会”赛事活动,规模之大、覆盖面之广前所未有,热情洋溢、追逐梦想、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气息更是处处迸发、扑面而来,充分彰显出赛事与城市、青年与城市之间“双向奔赴”的无限魅力,更传递着青年梦想、友谊、声音、力量的鲜明信号。同样,以赛为媒、以会为介,全红婵、樊振东、郑钦文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点燃青春激情,在驰骋的赛场上昂扬青年向善向上的精神面貌,铸就为国增光添彩的闪耀辉煌,这无疑是独属于每一位体育健儿的梦想荣光,也是新时代青年以青春追逐梦想、用汗水升华人生的奋斗足迹。换言之,以赛事为媒介,十五运会让中华体育精神熠熠生辉,也让人人共享体育、推动全民健身照进现实,为全民全运、全运惠民写下生动注脚。
昂扬开放之姿,提升湾区形象。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十五运会首次实现粤港澳地区联合举办,从赛事筹备的协调联动,到场馆布局的统筹规划,从探索建立“1+4”联络机制,到创新推出“不踩刹车”的无感通关服务,这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实践。更为重要的是,以赛事为媒,“体育+科技”“体育+文旅”“体育+城市更新”协同并进,文旅活动与赛事推动粤港澳三地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高效有序的合作机制,让跨境交通便利化政策得到持续优化,“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带来居民区域观赛热潮,编织起粤港澳从“硬联通”“软联通”到“心相通”的强劲纽带,让粤港澳大湾区可敬、可爱、可信、可亲的区域形象为更多人所知晓,充分展示出新时代中国的开放与自信。
办一次会,富一方民,兴一座城。十五运会是体育的盛典,更是发展的号角。眼下,期待广大体育健儿在体育赛场上追逐梦想、绽放风采,共同奏响世界大学生奋力拼搏、超越自我、升华人生的青春音符,也坚信粤港澳大湾区以开放包容之姿携手共进、拥抱世界、走向未来。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楚青萱(汉江师范学院“红笔俱乐部”)
责编: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