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筑牢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屏障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2日20:5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二十届四中全会.jpg.jpg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在“十五五”时期,要遵循“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原则,实现 “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目标。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夯实国家安全基础保障,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由此可见,筑牢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屏障是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这一目标的基本要素,必须深刻认识筑牢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屏障的重要意义,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推动我国能源资源强国建设。

深刻认识筑牢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屏障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中指出,“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胜利油田时强调:“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能源资源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原料和动力来源,是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保障经济稳定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能够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离不开能源资源的支撑。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都离不开能源资源的基础支撑。能源资源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稳定的能源资源供应是确保居民正常生活不受影响,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障民生福祉的前提要素。当前,全球资源能源需求仍在持续增长,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加快发展,正在持续推动能源资源需求变化。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能源资源已成为国家战略竞争的关键领域。只有筑牢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屏障,降低对外部能源资源的依赖,才能降低外部风险对国家战略安全的影响,确保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拥有更大的战略自主性和回旋余地。因此,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站在保障国家经济稳定运行、民生基本需求、发展基本需要、国际竞争主动的高度,充分认识筑牢国家资源能源安全屏障的重要意义。

加快实现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屏障更加巩固的战略目标。坚持在发展中固安全,锚定“能源资源强国”建设目标,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重要历史使命,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向深地深海进军,加强地球深部探测,探索地球未知领域。加强海洋调查和观测监测,推进海洋能源资源和海域海岛开发利用,强化深海极地考察支撑保障体系。统筹协调国内-境外-储备“三位一体”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构建“三位一体”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体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推进境外勘查开发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能源资源市场的规则制定,引导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资源能源秩序。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增强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找矿理论创新和技术装备替代,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加强能源资源的管理和调控,推进能源革命,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建设在能源资源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中心、科学中心、人才中心,持续培养致力于服务能源资源强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服务能源资源强国的战略人才力量。

指导单位:湖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汪再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党委书记,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地大分中心研究员)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