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以开放之姿博出新“荆彩”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2日17:00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11月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落下帷幕。79个项目签约,总金额954.49亿元,1800余家采购商、超5700人参加......这一耀眼的数字,镌刻下这场东方之约的高光时刻。“湖北军团”以历史最高规模的参展阵容交出亮眼答卷,彰显出湖北作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在国际贸易中的强劲吸引力。

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5》显示,在世界开放小幅收紧的同时,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成效显著。中国开放指数,今年比去年提升0.5%,从2008年至今累计增长超过12%,在所有主要经济体中排第一,这是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决心和实绩。湖北乘着开放东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畅通开放通道,为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营造更暖的气候、更活的机制,推动湖北对外开放新局向纵深发展。

湖北新开放,最直观的体现便是供应链从单纯采购向全球通道建设的深度延伸。进博会上,湖北机场集团牵手新西兰驻华使馆商务部门,依托天河、花湖双机场航线优势,搭建起新西兰高端生鲜“空中走廊”;更促成“新西兰品牌+中国制造”的鲍鱼加工基地落地武汉,预计年产值4-5亿元、辐射东南亚市场。进博会的平台赋能与国家开放政策的加持,让湖北不再是全球供应链的被动参与者,而是主动搭建者。这种“通道+产业”的双轮驱动,筑牢了全球资源与湖北国际贸易的衔接桥梁,让开放红利真正转化为发展实效。

更深层次的开放,藏在湖北企业与海外伙伴从“引进来”到“一起造”的默契里。进博会上的舌尖新品,勾勒出百姓生活的烟火气。现场,盒马进口直采负责人手持新研发的高烟点橄榄油热情介绍,这款专为中国厨房打造的美味,12月底就能上线,让大家可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美味。

创新合作热潮也在今年的湖北展区涌动。进博会创新孵化专区汇聚超500个项目,较2021年首届增长7倍多。新技术、新产品交织成全球创新图景,印证着中国市场不只是创新“试金石”,更是思想“策源地”。“一起造”的合作模式,让开放从单向的资源流动,转变为双向的价值共创,既让消费者尝到新鲜,也让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这正是湖北开放的深层魅力。

开放不仅关乎湖北经济向前,更连着文化根脉与情感共鸣。本届“进博之夜”舞台上,克罗地亚大提琴家安娜·鲁兹内尔倾情奏响《大提琴组曲》,搭建起跨文化对话的桥梁;上海音乐学院竹笛乐团演绎的《月光爱人》,则尽显东方意境与西方浪漫的融合之美。事实上,这场晚会展现中华文化“一省一品一特色”的多元气象。重庆川剧的绝技令人称奇,广西壮族的舞姿灵动翩跹,还有展会上湖北十余项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热闹景象背后,藏着的是世界人民对文明互鉴的真切期盼,也让开放的温度在文化碰撞中愈发浓厚。

从保障供应链安全,到共同定义产品,再到构建文化认同,湖北在进博会上的足迹,印证着中国不断扩大的开放实践。按照《关于实施枢纽提能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开放辐射力的行动方案》,湖北将在2027年实现开放型经济中部领先,2030年走在全国前列。这场跨越长江与黄浦江的东方之约,正让合作共赢的潮声,持续激荡在长江两岸,响彻荆楚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骆帝艳(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常青街道)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