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11月24日,一场规格极高、温情满满的座谈会在武汉举行,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与新当选的11名两院院士共聚一堂,共话创新。今年湖北新增院士人数位居全国第二,这既是属于科学家的“高光时刻”,更是荆楚大地科创实力厚积薄发的生动注脚。这一数据的背后,折射出湖北在科技自立自强赛道上,正紧紧握住顶尖人才这个“关键变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着不可替代的“硬核支撑”。
“领头雁”飞得高,才能带出“雁阵”飞得远。 院士专家是科技界的“帅才”,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塔尖”。从唐辉明、何舜平在基础科学领域的深耕,到尹周平、鲁军勇在工程技术前沿的突破,每一位新当选院士的背后,都矗立着一个学科的高峰,更连接着一条产业链的命脉。湖北对这11位顶尖人才的礼遇,不仅是对个人学术成就的致敬,更是对“科学家精神”的弘扬。在科技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拥有了这些具备国际视野、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战略科学家,就意味着掌握了破解“卡脖子”难题的钥匙。他们作为创新策源的“原点”,必将辐射带动出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串、辐射一片”的链式效应。
顶尖人才不仅是荣誉的“金字塔”,更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座谈会特别强调了“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院士之“智”,贵在能转化为发展之“力”。当前,湖北正处于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还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每一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的跃升,都离不开从“0”到“1”的原始创新,更离不开从“1”到“N”的成果转化。让院士们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在荆楚大地的产业沃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这正是湖北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关键一招。
良禽择木而栖,沃土方能育才。湖北之所以能成为两院院士选拔的“丰收之地”,离不开日益优化的创新生态。从实施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到坚持“视创新创造如生命”的价值导向,湖北正在用实际行动构建一个让科学家“如鱼得水”的“热带雨林”。不仅要让院士专家在经费使用、科研选题上有更大自主权,更要在生活服务上提供“保姆式”关怀。这种“硬投入”与“软环境”的叠加,构成了强大的“人才磁场”,让湖北真正成了一片前景光明、机遇无限的创新沃土。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11名新当选院士是湖北科技强省建设的崭新起点。我们期待,在“领头雁”的带领下,更多的科技工作者能在这片热土上勇闯“无人区”、抢占“制高点”。当顶尖智慧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当创新活力与产业发展深情相拥,湖北必将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途上,书写出更加精彩的时代答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袁伟(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