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文旅融合“三部曲”要流量也要“留量”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8日17:5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今年以来,从三峡江畔的“长江文化艺术季”到黄鹤楼前的“夜享武汉”,从神农架的“云端星空节”到恩施大峡谷的“山地音乐会”,湖北文旅热度持续攀升,一次次登上热搜。文旅热后冷思考:一次“出圈”能否成为持久“长红”,短暂的“风口”能否转化为长久的“势能”?这既是老问题也是新课题,需要我们在文旅深度融合上下足功夫,实现流量和“留量”双丰收。

以景引人强体验,让来者有看头。如今旅游早已不是“拍照到此一游”,而是“换一种生活方式”,从白天到夜晚,从盆景到全域,需要连点成线,串线成面。让游客对景点有选择、场景有看头。武汉的“夜上黄鹤楼”让文化从白天亮到深夜,长江主轴灯光秀点亮两江四岸,成为城市夜景的标识;襄阳的“汉水夜游”让灯火、江水、城廓连成画卷;神农架的“星空露营地”为游客保留了自然的浪漫。体验越用心,故事越有温度,城市越能从“打卡地”变成“生活地”,游客也会从“观光客”变成“宣传者”。

以文化人重融合,让观者有念头。看景会“一眼惊艳”,融入文化元素就会“百看不厌”。事实证明,真正能留住游客的地方,不仅有喧闹的氛围,更要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宜昌让长江文化走出历史、走向舞台,长江文化艺术季把千年文化带到江畔,三峡文旅IP不断丰富,“跟着电影游宜昌”火遍全国。武汉依托楚文化、知音文化、黄鹤楼文化,让“学术之城”“戏剧之城”“音乐之城”加速成型,文化正在成为城市吸引力的硬支撑。荆州和襄阳把楚文化、三国文化从展柜里“请出来”,以夜游古城、沉浸剧场、城墙灯会等方式,把文化从“静态”变为“可触可感”的体验,让游客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以心暖人优服务,让留者有甜头。来者都是客,硬件服务要配套,软件服务要暖心,只有将心比心,以心相交,文旅才能从“流量”走向“留量”。服务不周,一次差评可能抵消多年努力。湖北不少城市已把“城市治理”纳入“文旅服务”。武汉推进智慧文旅平台,实现“一码畅游”,地铁文旅专线不断优化,夜间消费更活跃;宜昌提升景区接驳服务水平,让交通从“堵点”变成“景点”;黄冈建设口袋公园和休闲绿道,让游客随时可以坐下来、慢下来。服务见文明,细节见功夫,优质的文旅服务会让游客省时省钱省心。

文旅之兴,不是一城一地的节庆热闹,而是区域竞争力、城市软实力和国家文化自信的综合体现。把“流量”变“留量”,把“风景”变“经济”,把“文化资源”变“文化资本”,需要我们把景区“靓”起来,把文化“活”起来,把游客“留”下来,把产业“强”起来,文旅才不会是一时的“热”,将会是发展的“势”。今天的湖北正处在新时代支点建设的关键阶段,以文化塑形,以旅游聚力,以产业强势,正在构筑长江中游城市群新的增长动能。乘着文旅融合的东风,湖北完全有基础、有底气、有能力,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天下游客,以更高品质的供给回应人民期待,以更长远的眼光塑造文化新高地。让文化成为城市最亮的名片,让生态成为最美的风景,让文旅成为最强的动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写下更鲜明、更具辨识度的文旅强省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汪扬(武汉市东西湖区“临空青语”团队、区金银湖街道办事处)

责编:郭蕾

【责任编辑: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