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晚间,同仁堂公告称,在媒体曝光盐城金蜂涉嫌违规生产食品蜂蜜后,公司高度重视,即刻要求同仁堂持股51.29%的子公司同仁堂蜂业对此事件展开调查。(12月16日 澎湃新闻)
当同仁堂子公司被曝使用过期蜂蜜一案后,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对事件的一举一动事关老字号的信誉。过期的蜂蜜究竟是仅仅交给蜂农喂养蜜蜂还是重新贴个生产日期“废物再利用”,有待市场监管部门深入检查才行,同仁堂公司的自查,在这一风口之下,自证清白显然是难让众人信服。“蜂蜜门”事件解决的好与坏,将事关同仁堂的信誉,对其他百年老字号也是一通警钟。
现代公司的发展,在建立子公司过程中,或者其他的市场拓展中,市场合作中不断的跑马圈地,这未尝不是好事,但是,不断扩大市场的同时,公司对自身及相关利益经济体的监管必须要跟上。子公司也好,子公司与合作伙伴的交易,都将与母公司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作为老字号的同仁堂公司,更应该爱惜自己的百年老字号。
从目前反映来看,同仁堂对公司涉嫌使用过期蜂蜜向公众进行道歉,但消费者对这一道歉显然并不感冒,其自查自纠也难以消除公众对“蜂蜜门”的深深疑虑。
近些年来,在重庆、山东等地同仁堂药店多次被曝光销售劣药而被处罚,这次媒体再曝其子公司使用过期蜂蜜门事件,可能又会进一步影响同仁堂老字号的声誉,不是仅仅通过道歉就能获得市场的原谅。大兴区质量监管部门已经介入“蜂蜜门”事件,对于整个事件的解决,公众将拭目以待。
老字号的生存和发展,既有老字号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等优势,但也面临着新需求的挑战。不少老字号在新的需求之下走上式微之路,暴露出老字号的死穴。同仁堂在市场大潮中,显然走出了老字号创新融合的道路,在这一道路上,既有成功,也面临着,蜂蜜门事件,将进一步考验同仁堂依法办企业的能力。
虽然蜂业在同仁堂市场利润的比重不大,对同仁堂影响不大,但对同仁堂的信誉显然不是用金钱来衡量,市场和消费者是最宝贵的无形资产,这一点,同仁堂理应最有感受,也最应该呵护好市场对同仁堂品牌的信任。对蜂业公司,不管是断尾求生也好,或者是其他,但在事件解决之前和后续负面影响的消除中,都不能否认同仁堂卷入案件的事实,不能否认在产品监管方面存在的缺陷。只有承认和正视问题,根治问题,同仁堂才能有继续获得市场原谅的资本。
一桶桶过期的蜂蜜,会否影响同仁堂的声誉,全在其对品牌价值的认同度和对市场的尊重度。否则,过期的蜂蜜,非但赚不来多余的价值,反而成为一剂“毒药”,让消费者对同仁堂渐失信任。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