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专家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魏英杰:不要再给“后群体”乱贴标签
发布时间:2007-10-20 10:21:57来源:

     

      听说最近一部《奋斗》颇热,坊间诸多评论让人哭笑不得。比如张颐武先生高度评价这部电视剧,认为这是“80后”的文化新标志。他是这么说的:“《奋斗》的意义在于确立了‘80后’的人生在主流社会意识中的价值,标志着‘80后’登上了社会的大舞台……”

    这种说法,除了给“80后”群体贴上一块新文化标签,实在无甚意义。如将“80后”视作1980-1989年出生的所有人的代名词,这一群体最大的已超过25岁,最小的也十七八岁了。他们的登台亮相,既是时代嬗变的既定规律,也早已是人人尽知的社会事实,完全不必借助一部电视剧来“标志”。

    举这一群体中稍有点名气的人来讲,韩寒那帮80后写作者,出道也有近10年了吧。——其中有的已经进了暮气沉沉的中国作协。这时候,再来故作姿态、盖棺论定似的“认可”他们已经登上社会大舞台,岂不滑稽。

    不说这些名人,生活在现实中——除非彻底不食人间烟火的,谁平常里没有接触过“80后”,没有和这一群体的人打过交道。怎么张颐武先生非得从电视上才能“看到”这群人,才知道这一代人并非想象中的仍然是咬着奶瓶的娃娃?更何况,这部电视剧对“80后”群体也只能是艺术的再现,并且不可能全面反映这一代人的方方面面。——某些人贴标签也太过匆忙了。

    事实上,我反对的正是这种乱贴标签的“命名文化”。对某一类现象进行命名和定义,是为了更为准确地描述其特征和内涵。但对这一工具乱加使用,反而可能给人带来更大的困惑。比如“80后”这一名词,据我所知最早应用于新生代写作群体。这既是一种概念化的解释,也是出于商业化的需要。如果说它刚开始还能够让人自然地联想到它所要指涉的对象,现在则已全然不知所云,更别提能够对其所指涉的对象进行准确描述了。

    不得不说,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70后”、“60后”等一系列大而不当的“后群体”概念上。比如,日前张柠兄读到一部“70后”小说,就断言“70后”是“一出生就衰老的一代”。虽然他在文中很谨慎地界定了“70后”这一概念专指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作家,但其结论仍嫌过于草率和空泛。很显然,一部“70后”小说,不仅不能说明这一群体的整体创作状况,更没有办法藉此预言整个“70后”作家的结局。

    这是个性张扬的时代,任何标签化的、整体的论断都必须小心。特别是在考察整整一代人的时候,更应如此。至少不能丧失必要的逻辑前提,从而导致话语的迷乱。如果一个概念连最起码的内涵和外延都混沌不清,就只能是无效的命名行为。

 

     来源:新京报(魏英杰)

(作者:  编辑: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