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新生:中国政府不怕负面报道
发布时间:2008-05-18 13:38:28来源:
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2008年5月1日在出席48家集团俱乐部活动时,发表讲话认为西方对中国认知出现差距,在信息方面西方是大逆差,很多西方媒体和公众对中国的认识至少滞后了20年。中国政府不怕负面报道,也没有必要掩盖什么,而是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维护人民利益。(人民网2008年5月5日电)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在新闻市场上享有话语权。在中国西藏拉萨骚乱事件的报道中,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引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怒和反感。如果说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误解情有可原,那么在现代信息社会,某些西方媒体仍然带着有色眼镜,居高临下观察中国,自然会使中国人产生压迫感、屈辱感。所以,西方新闻媒体要想赢得尊敬,必须首先学会平等待人,以更加诚恳的心态,与中国人交流,客观报道中国的一切。
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中国政府从不讳言在人权方面还有值得改进的空间。但是,在报道中国问题的时候,西方新闻媒体应当秉承客观真实的原则,实事求是,有一说一,不能以偏概全,全盘否定中国在人权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正如中国驻英国大使所说的那样,“一些西方新闻媒体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往往把13亿人民的人权简化到一些人的个案上”,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新闻报道方式。笔者在接受某些西方新闻记者采访时,已经明显感觉到某些西方记者是在借题发挥,他们不是关注少数持不同政见者的命运,也不是关注中国的动物福利保护问题,而是试图借助中国学者之口,表达对中国政府的愤怒。在外交部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一些西方记者习惯于从个案入手,对中国政府和司法机关的行为说三道四。
的确,人权从本质上来说是公民的个人权利,尽管人权的实现需要借助于国家的强制力,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人权关乎每一个公民,是一种最基本的、最原始的权利因素。关注人权不能不涉及到个别案件。但是,个别案件的发生有非常复杂的原因,在有些情况下,公民的权利受到损害,是由于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在有些情况下,公民受到不公正的审判,则是由于司法腐败所造成的。不能把某些司法机关的腐败行为,看作是整个中国司法机关的腐败行为,也不能把某些执法机关工作人员假公济私,打击报复的行为,看作是整个国家行政机关破坏法制的行为。所以,西方新闻记者在关注中国人权,采访个别案件的时候,务必要注意案件发生的来龙去脉,不能夸大其词,更不能无限上纲,将中国局部地区发生的侵犯人权案件,看作是整个中国政府侵犯人权的事件。
由于中国各地民主政治发展不平衡,少数地区确实存在着政府官员“家天下”的现象。对待这些问题,西方记者可以大胆揭露,公开报道。事实上,对于中国某些地区集体性的腐败案件,中国的新闻同行已经给予了密切关注,并且制作了许多有分量的新闻作品。中国的新闻监督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发展。西方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国法律案件的时候,必须深入采访报道,不能道听途说,不能把一些网络上流传的未经核实的消息当作客观事实,不断地加以渲染,从而制造中国政府不重视人权的假象。少数西方新闻记者在有关中国的报道上之所以违反职业道德,频繁出错,就是因为这些带有偏见的新闻报道,迎合了西方国家某些政治势力的需要,新闻记者这样做非但不会受到惩罚,反而会得到某种奖赏。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由于中国绝大多数读者无法阅读西方记者的新闻作品,所以,难以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及时批驳西方新闻媒体的错误言论。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大量中国学生走出国门,他们对西方新闻媒体不顾事实的歪曲报道提出强烈抗议,并且通过互联网络将他们获得的信息传递到国内,从而在国内掀起了一场抗议西方新闻媒体的热潮。这是中西新闻市场交流的结果,也是解决世界观点市场不平衡问题必须付出的代价。
正如中国驻英国大使所说,现在80%的中国人对西方抱有恶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西方新闻媒体的不实报道。所以,要想改变中国人对西方的看法,西方新闻媒体应当扮演沟通桥梁的作用,客观公正地报道中国,逐步影响某些西方人错误的思维定势,纠正他们对中国的偏见。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新闻媒体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向西方社会提供更多真实可靠的信息,让他们了解现代的中国,倾听现代中国人的声音。(乔新生 湖北省传播法研究会会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稿源:荆楚网
作者:乔新生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