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作苏欧洲游记之伦敦: 福尔摩斯活着
发布时间:2008-10-06 09:49:19来源:
我走了一趟伦敦,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在欧洲,一个伟大的城市,往往有一条伟大的河流,伦敦也一样,它有泰晤士河。但没有想到,泰晤士河有这么大。我来伦敦之前有个错觉,好像英国是个岛国,能有多大的江河呢?可是到这里一看,泰晤士河不仅其宽度比我想象的要大,而且这条河对伦敦的重要,一到实地就可以真切感受到。英国的代表性建筑大笨钟、伦敦城堡、伦敦桥全都与泰晤士河相伴,两岸的建筑千姿百态,把伦敦的城市之美展示得淋漓尽致。看了伦敦想到上海,我在上海住过多年,过去没有发现,现在若有所感,那就是旧时代上海黄浦江畔的洋场建筑群,一定是英国冒险家们参照了脑子里的泰晤士河畔印象修建的。
伦敦是一个混合体,开放与保守交织在一起。就拿喝酒来说,英国居然有这样的规定,每天早上10点钟之前酒吧不准卖酒,我们问了,啤酒也不行!可是到了下午和晚上,喝酒的人多的是,喝醉的人也大有人在。英国人生性爱去酒吧,我住的旅馆的那个街角就有几个酒吧,每天晚上挤满人,到了周末没位子,甚至不少人宁愿站在街上,手持酒杯畅饮。据说这是英国人的传统,早上喝酒不是好人,晚上不喝酒也不是好人。
在伦敦行走,我们这些中国人经常会问自己:这是现代的英国还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陈旧的设施与崭新的建筑交织,古老与摩登相伴,连我们乘坐的出租汽车,都还是古旧的黑乌龟形状,与英国警察戴的帽子样子相似。虽然古旧,但这车特别皮实,后座居然可以装载5个人,司机旁的位子还可装下大量行李。司机都是健谈的人,你递给他地址,他可一边把车开得飞快,一边滔滔不绝说上半天。
老旧的设施,实用的功能,顽强的生命力,这是在伦敦很明显的一个感觉。可以断定,即便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时,这个城市也不可能像北京那样到处建设得焕然一新,老旧面貌不可能改观,但功能可能大大改善。就拿伦敦地铁来说,我们坐了多少次,但仍然搞不清它复杂的多条线路走向和迷宫一样的出口。在维多利亚车站,更是复杂,巨大的空间被玻璃顶棚罩起,有火车,有多条地铁交会,有长途汽车,也有市内公汽,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商店,简直是一个像披萨饼一样的大杂烩。而且,所有的设施都有了年头,灰黑发黄,但非常管用,你看那汹涌的人流,势不可挡地从这个出口出来,向另一个进口转移,你会惊讶它的气势,同时也感到,英国的前辈是有远见的,在城区里建设这么大的交通枢纽,至今发挥着多么大的作用!
伦敦这个城市的庞杂,超过了想象。这里的黑人之多,以及印巴裔人士和华人之密集,是很明显的人口特点。当然国际化给伦敦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各种麻烦,使得这个城市对自己和别人都充满了警惕。我们在泰晤士河畔远眺了大笨钟之后,走近它的下方,那就是英国议会大厦,漂亮而华丽的维多利亚式建筑。可是,路障,黑色钢铁的路障,不是一道而是两道,严严实实地挡在英国议会大厦门口,手持微冲的警察警惕地打量每一个靠近的人。这种架势,把游客的兴致减去了不少。在希思罗机场,也是由武装的大汉到处逡巡,未稍懈怠。
伦敦人在雾中生活,狄更斯小说中的雾仍然三天两头造访这座城市。 我就碰到了雾天,还带小雨,英国人喜欢拿着那种长长的木柄雨伞,成为一景。就我的眼光来看,伦敦的雾不是浓得化不开的那种雾,而是淡淡可人的。在雾中生活的人,总会有些自我解脱和幽默的性格。这种自我幽默表现方法很多,例如,伦敦人居然把本来并不存在的小说人物福尔摩斯,与红色电话亭和双层巴一起,选为了伦敦特色标志之一,好像福尔摩斯还活在他们中间一样。
我在伦敦,经历了一次福尔摩斯还活在伦敦人心中的感受。那天我们从特拉法加广场出来,要找个地方午饭。走了若干个街口,突然看见一个极具英国风格的酒吧兼餐馆,它门口吊着花钟,咖啡椅一直摆到了街上。这酒吧餐馆的名字写着很大的SHALOLD HOLMS几个字,当时我们也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夏洛克?福尔摩斯”。上得楼来,见屋墙上到处都布置着福尔摩斯电影的剧照,甚至还有一个真人大小的蜡像放在玻璃隔着的办公室里,室内有很多药瓶试管之类的东西,侍者告诉这们,这蜡像是小说中的华生医生!
这一下把我们惊呆了:这餐馆与福尔摩斯有什么关系?侍者是一个丹麦籍女孩,她笑而不答,递过一张彩色简介。一看之下,原来这餐馆的名字,确实是从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中来的。其来源在于,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巴斯克维尔猎犬》那一篇中,福尔摩斯以及助手华生医生,就是在现在餐馆的这个地方,当时叫“诺森伯兰旅馆”(Northumberland Hotel),会见了到伦敦来访的巴斯克维尔先生。这个故事是虚构的,而地址却是真实的。今天,“诺森伯兰”用作了这条街的名称(Northumberland Street),而餐馆就在这条街口的第一个建筑,很多福尔摩斯迷都熟悉小说中的这个地方。
说餐馆的主人有没有幽默感?借用本来虚构的小说,就汤下面,正而八经地取这个名字,还布置那么多照片蜡像什么的,让人看了,更加神往那位神探福尔摩斯。
伦敦就是这样,在怀旧与新生,现实与虚构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有位哲人说过,伦敦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它是神都没法看透的地方。
既然神都没法看透,以在下之凡人,更不可能看透。但是,短短几天,毕竟深入其中,窥得几分真相也是做得到的。这里诞生了许多主义,发生了若干革命,还有马克思、牛顿和莎士比亚影响了世界,这是过去的事实,我们不能不重视和了解。
稿源:荆楚网
作者:江作苏(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腾讯·大楚网董事长。中国新闻最高奖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