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红安县成功举办弘扬三大精神汇聚支点力量“好人进社区”大思政课宣讲活动,这是今年以来全省创新开展“好人”进企业、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大思政课宣讲系列活动的生动缩影。“好人”大思政课宣讲将思政课堂搬到群众身边,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励着更多的人从“感动一瞬间”到“行动一辈子”。
多元叙事激发情感共鸣。价值观的真正内化必须经由情感的深度共鸣。湖北“身边好人”大思政课宣讲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刻板印象,不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构建了一个情感体验空间。社区干部李敬华、乡村教师张燕等普通人站上讲台,听众在“他和我一样”的共情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价值引领。情景剧《英烈守护人》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历姜能山老人六十五载守护红军墓的心路历程。情景剧《一壶茶水润心田》通过细腻的场景再现,使观众在徐桂梅老人三十八年送茶的坚守中感受到道德温度。湖北大鼓《百善孝为先》让孝善美德在艺术的浸润中深入人心。莲湘舞《八月桂花遍地开》以熟悉的旋律再现了那段革命峥嵘岁月。黄梅戏《山河铭记》则以婉转的唱腔将"一寸山河一寸情"的家国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这种以情感人、以艺通心的方式,不仅增强了感染力,更让榜样故事成为可感、可知、可学的情感载体,让观众在情感共鸣中自然形成精神认同。
精准投放推动价值共生。有效的价值传播必须突破“千人一面”的窠臼,实现“因材施教”的精准投放。校园需要的是理想灯塔,社区需要的是温情纽带,乡村需要的是振兴火种,企业需要的是工匠精神。在校园,精准把握青年学子的思想特点和成长需求,核潜艇专家黄旭华“深潜报国”故事能引发强烈反响,正是因为与工科学生的专业背景和价值追求高度契合。在社区,“荆楚楷模”于文英19年照顾独居老人能引发居民共情,在于体现了邻里守望相助的温情。在乡村,两代农人接力守护“黄毛粘”水稻,将国家战略具象为乡土叙事,引领村民将家国情怀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在企业,“中国好人”杨文华37年扎根一线的匠心故事,将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树立了清晰的价值导向。唯有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价值追求,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多元主体的心灵碰撞中深深扎根。
凡人善举引领道德实践。如何让崇高的道德追求转化为普通人的日常实践?在湖北“好人”大思政课宣讲活动中,这些被推向前台的榜样人物,他们最突出的特质就在于其言行的“可学性”。这些善举大多并非需要特殊能力或条件,普通人只要愿意做就都能够做到。这些真实可感、贴近生活的凡人善举,必将激励千千万万个普通人因感动而行动,因行动而改变,最终汇聚成推动时代前行的磅礴精神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李虹
责编:陶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