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李思辉
取消名牌评选,并不等于不要打造名牌,更不等于不要品牌建设。叫停鱼龙混杂的评选,堵住权力寻租的空间,杜绝真假莫辨的炒作,让市场对产品进行自发选择,以品质赢得消费者信任,打造金字招牌和“百年老店”。
风靡多年的“著名商标”等名品牌、名商标评选将告别历史舞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近日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对于过去评名牌、评著名商标的政府行为,2019年将一律取消。”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公众做出消费选择的辨识符号。“中国驰名商标”等官方评选,当年确实也起到了促进企业重视品牌建设、积极打造名牌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各类名牌、名商标评选乱象频出,一些商家挖空心思不择手段,一些机构搞出各种名目繁多的品牌评选生财,也给权力寻租留下了极大的空间,导致市场上品牌评选泛滥,背离了评选名牌的初衷。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一些地方,名品牌、名商标异化成一种功利的政绩。被监管部门认定为“严重失信”的“鸿茅药酒”,在当地政府公示的优秀企业表彰名单中赫然在列,引发舆论不满后才未能入选;三聚氰胺的涉事企业、恶行累累的“权健”等,居然也都获得过“著名品牌”等荣誉,这不是把消费者往沟里带么?类似事件,折损的不仅是名品牌评选的公信力,更是政府的公信力。对类似评选一律叫停、全面清理,是对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维护,也是对我们的民族品牌负责。
取消名牌评选,并不等于不要打造名牌,更不等于不要品牌建设。恰恰相反,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更多以优质产品为基础的名优品牌作支撑。今日之中国,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更胜以往,它既是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所系。相对于很多发达国家,中国能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名牌还太少。即便是在国内,现在的品牌建设情况也与公众的预期有很大落差。如何做好品牌建设?靠政府搞评选给企业“背书”,显然不行。做好监管,守住底线的同时,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才是符合经济规律的选择。
德国、日本工业发达,它们的“百年老店”也多。日本是世界上拥有长寿品牌最多的国家,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多达2万家,这其中包括建于公元578年的建筑企业“金刚组”、建于公元705年的“西山温泉庆云馆”等,它们的寿命在1000年以上。而在中国,现存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店仅5家。为什么我们的长寿品牌这么少?历史上朝代更迭、杀戮征伐的频繁阻断是一个方面;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人们对品牌建设不够重视,缺乏一代接一代潜心打造金字招牌和“百年老店”的坚韧,是另一个方面。打造名牌还需有一份专心、一份历经岁月沉淀不改初心的坚韧。那种吹吹打打、花里胡哨的“一招成名”,不会有长久生命力。
什么是名牌?政府不评选,各类民间机构说了也不算,这个评议权在消费者手上。叫停鱼龙混杂的评选,堵住权力寻租的空间,杜绝真假莫辨的炒作,让市场对产品进行自发选择。只有消费者普遍认可的产品才是好产品,只有信誉良好、让消费者放心的品牌才是真名牌。取消名牌评选实际上再次明确了企业品牌建设的基本方向:心无旁骛发扬“工匠精神”,以品质赢得消费者信任,打造真正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