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李思辉 通讯员邓华丽
开栏的话
真知来自实践,创造来自基层。自今日起,本版将开设新栏目“一线观察”,以本报评论员和记者从新闻现场打开的观察视角,展现来自基层一线的新发现新思考。敬请关注。
阳春三月,登上宜昌西陵区的西坝岛,曾车水马龙的西坝鱼街已不复往日繁华。
西坝街办党工委书记王锦林告诉本报评论员,棚改征收,加上沿江污染产业清零,从前临江而建,搭建在江堤上的鱼馆吊脚楼被责令一律拆除。眼下,当地干部正帮助商户另择新址。
“吃鱼到西坝,美味在鱼街。”西坝鱼街一度是宜昌最负盛名的美食街之一。每到傍晚时分,西坝路至庙嘴就会坐满慕名而来的中外食客,边欣赏长江夜景,边品尝现捞现做的长江鲤鱼、翘嘴鱼白、鲷子鱼、肥鱼等。谈到西坝鱼街的拆迁,很多市民心情复杂,既支持又遗憾,担心“宜昌味道”消失。
鱼缘鱼馆的老板余女士说,她在这里经营了一二十年,早已习惯了买鱼、做鱼的生活。生态环保、棚改拆除,能够理解也很支持,可心中非常不舍。“鱼是离不开水的,西坝鱼街几十家鱼馆成了规模,现在分散开,就失去优势了。”她特别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忙找到新地址,重开鱼街。
棚改征收,让棚户区群众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子,是人心所向;“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倚在江堤边的鱼馆吊脚楼拆除,更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势所趋。稳步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也需兼顾商家诉求,考虑市民情感,争取拿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
现在,说到拆迁征收,有些地方还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赶紧搬走了拆完了就了之的心态。拆迁征收是政策性工作,有法律、有政策,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办理。拆迁征收更是人的工作,必须紧贴着人心做工作,多一些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人文关怀的主动性。一座有历史的城市,总有那么几处承载着城市味道、城市记忆的所在。也许它们看起来不够光鲜亮丽,却以其独特的市井气息,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保持着某种默契。在长江大保护的时代背景下,西坝鱼街必然面临被改造的命运,但它所承载的城市文化、城市味道,未必不能换一种方式、换一个地方保存和延续下来。
仔细研究各地那些消失的地方特色美食、知名老店,会发现很多美味不是消失于“市场的选择”,而是在动迁中无法接续。对城市来说,不能只有看得见的光鲜和便于量化的经济增长指标,更需要有市井的味道、城市的记忆、百姓的情感。避免“改造对城市文化记忆的打断”,是摆在中国众多城市治理者面前的一个共同课题。在两难中谋取两全,兼顾看得见的繁华与看不见的人间烟火味,更需要制度的温情和治理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