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评论员徐汉雄
近日,一家位于北京的互联网公司被查封,据报道,这家公司手握2.2亿自然人的简历,累积了超过10亿“本机号不重复”的通讯录。多位业内人士和律师认为,其出事可能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有关。(据4月7日《红星新闻》)
这家名为巧达科技的公司,自称拥有超过8亿自然人的认知数据。也就是说,超过57%的中国人信息都在巧达科技的数据库里面。哪怕你没有投过简历,也是能知道你个人信息的。一家公司,集中这么多的用户数据,好可怕,它要干什么?
说白了,这家公司就是做个人信息生意的,向有需要的机构精准提供客户信息,将掌握的数据用于教培、保险、招聘等行业,进行投放牟利。巧达科技的商业说明书声称,其数据来源于包括自有招聘网站、招聘工具产品、第三方数据源在内的多个途径。该公司自称数据来源合法,却又似是而非。
一份简历上,通常有家庭成员、社会关系等多项个人信息,通过电话、邮箱、微博号、微信号、QQ等社交ID互联互通,又能摸清其他信息。诸如各种手机APP有访问用户通讯录权限、地理位置等功能,用户下载APP时,就会要求授权同意访问。最后,就是个人隐私的荡然无存,这都是套路啊。
在获取用户数据上,巧达科技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离不开多个环节在个人信息收集上的合谋。据称,同行之间相互交换数据、买卖数据的并不少见。虽然《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要求,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但对用户来说,依然防不胜防。巧达科技只是再次暴露了互联网公司在侵犯个人信息上的巧板眼,将生意做得大了些,数据收集得实在太多了,所以触目惊心。
对此,既要靠相关方面加强监管与打击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付出沉重代价。对个人来说,也要做好自我保护,不随便注册个人信息,也不要随便授权他人访问个人信息。
只有各个环节上设好防火墙,才能防止类似一家公司能收集到几亿人信息的可怕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