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正式宣布退休,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消息一出,许多网友都表达了对这位故宫“守门人”的不舍和新院长的期待。
2020年,故宫将迎来“600岁”生日。此时,距单霁翔“将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的愿望达成,还剩一年。
2012年,单霁翔上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时,故宫正经历了数次舆论危机,展品被盗、文物损坏、开办会所……而近年来,古老的紫禁城正以令人惊叹的创新力焕发青春,藏于深宫的悠久历史文化,以开放包容、朝气蓬勃的崭新姿态面向世界。从揭秘文物修复,到创新文创产品;从传统的中轴线游览区,到不断扩大开放区域;从故宫“上元之夜”,到5G打造智慧故宫等等,故宫一次次吸引世界的目光。它让人们看到,博物馆可以卸下“高深”“冰冷”“陈旧”的面孔,让传统文化变得鲜活生动甚至幽默可亲,故宫的一系列举措不仅让文物走心,更是打开了文化传播的一扇大门,让历史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活”起来,在现实生活中“火”起来。
单霁翔一直自称故宫看门人、守门人,而非掌门人。作为故宫博物院史上第六任院长,他曾花了5个月时间,一个房间一个房间,走遍宫里的1200座建筑、9371间房,踏破20多双布鞋。他的工作很多时候就是穿梭在故宫院内,细心观察游览者的实际需求,查找哪些服务需要进一步改进。游览高峰如何保证文物安全、游客安全?历史文物如何离老百姓的心更近?古老的紫禁城怎样连接现代社会?这些问题,一头关系着历史文化的生命力,另一头关系着老百姓热切的文化需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场馆的代表,故宫给出的答案、探索的方向,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为国内更多的博物馆、美术馆提供借鉴。
故宫的花、故宫的雪、故宫的猫、故宫的灯、故宫的工匠、故宫的咖啡、故宫的新展览新活动……从来没有哪家博物馆,能像故宫这样频频刷爆朋友圈。尊重文化、尊重文物、尊重参观者,贯穿文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今天的故宫带给人们最强烈的感受。坚持门票不涨价,因为“涨价会挡住对文化最有需要的人”;扩大参展区域,开放面积达到80%,最大限度丰富文化供给;举办“紫禁城里过大年”等活动,让文物古建与民俗生活自然融合在一起……故宫,这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包容,以年轻、活力的姿态圈粉无数。这份开放、从容的心态,正是源于对每一位参观者的尊重,对每一件历史文物的敬畏。“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把满足人的文化需求放在博物馆工作的重要位置,就会让文物工作更加贴近时代,更有现实意义。从《国家宝藏》《爱上博物馆》《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综艺节目和纪录片的热播,到各地博物馆举行的“博物馆奇妙夜”等文化活动,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历史文化的传播正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时代。拉近文物与人的距离,让历史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新的生命,还需要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历史价值,这是一个“不尽的源泉”。
为未来传承过去,为未来珍藏今天。宫墙外的世界斗转星移,守门人换了一代又一代,不变的是坚守与传承,是创新与开拓,是对我们悠久历史和辉煌文明的自豪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