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李思辉
一些人不是“以人民为中心”,而是以炮制政绩、攫取利益为中心。类似现象近些年虽大为减少,但并未完全杜绝,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发现一起依法依纪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在云南宣威市海岱镇旧屋村,当地政府2010年修建的饮水安全工程至今形同虚设,各家水表显示的用水量一直为零。这些年,村里男女老少都要四处找水和背水。中央电视台曝光后,当地有关部门表示,已经成立工作组进行调查。
明明是“八九年不见一滴水”的假把式,却被钉上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墙牌;明明从未运行过一天,当地有关部门的文件上,却赫然标明“工程完工”“运行良好”,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深究此事会发现,一些人敢于愚弄老百姓,是因为他们的需要和百姓的需要不一致。
当地村民需要的是水,而某些部门、官员需要的却是政绩,是“完成任务”的形式、标志。于是,干涸、废弃的“饮水工程”,被钉上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墙牌,相关文件上也有了“工程完工”“运行良好”的交代。有了这些就可以交差,可以验收,可以拿到工程款,可以折算成政绩……在这条利益链上,几乎每个环节都心满意足,只是村民依然没有水喝。说到底,一些人不是“以人民为中心”,而是以炮制政绩、攫取利益为中心,他们眼中有上级领导、有项目资金、有转承包利益,就是没有人民。
也正因为如此扭曲的政绩观,一些地方放着百姓的危旧房屋不去修缮,却给路边山体刷绿漆;有的贫困县放着困难群众的疾苦不去抚恤,却动辄投资数千万建广场、搞喷泉;有的领导干部明明庸碌无为,汇报时却敢“充分发挥想象力”。类似现象近些年虽大为减少,但并未完全杜绝,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发现一起依法依纪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同时,也应思考,时代发展到今天,类似自欺欺人的事情怎么还能得逞?要不是媒体曝光,宣威市不见一滴水的“饮水工程”,名义上恐怕还在“正常运行”。“捏着鼻子哄眼睛,捂着耳朵偷铃铛”都是在“自欺欺人”。“自欺”操作上不难,任凭利欲熏心,缺德少良心罢了。“欺人”又是怎么做到的呢?一项民生工程,从立项、勘察、审批、建设到验收,一层层莫非都没有发现吗?
民生疾苦,民焉不知?在宣威市旧屋村里,240多户人家至今饱受吃水难的困扰。“上到78岁老人、下到8岁孩童,全家老小一起到村子外挑水吃”,就连8岁的小女孩也要“背十斤的水,一趟需要一个小时”……老百姓深受缺水之苦,岂能没有埋怨声、批评声。只是,他们的声音太微弱,或者领导根本听不到,或者听到了也置若罔闻。类似的问题千变万化,解决的途径终归为一条——给老百姓更充分的评价权,促使领导干部养成“看群众脸色办事的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检验地方得失、评价干部政绩,群众的脸色就是度量尺、就是晴雨表。唯有在制度设计上畅通百姓表达渠道,才能断了一些人瞒天过海的可能性。只有把真心为群众办事的人放到领导干部岗位上,才能避免百姓利益和政府形象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