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评论员屈旌
江湖形胜,名扬四海,坐拥满城湖光,水泊江城为天下人倾慕。
1978年秋,一个22岁的大学生,从干旱缺水的河北邯郸来汉求学,便对这里的大江大湖一见钟情。后来,他亲眼目睹了东湖一步步被严重污染。痛心疾首的他,曾经为保护湖泊前后奔走疾呼13年,五次提交提案议案。
这位爱上江湖武汉的学生名叫李长安,如今是中国地质大学的教授,也是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人大代表,人称“湖痴教授”。数十年来,他亲历了城市建设与湖泊相爱相杀的历程——为其烟波浩渺而自豪,因其司空见惯而轻视;见其挣扎艰难而痛苦,为其回归纯净而努力。
武汉号称百湖之市,湖泊星罗棋布,云蒸霞蔚。目前,全市拥有166个湖泊、165条河流,水域面积2117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25%,占比居中国大城市之首。上世纪50年代以来,城市迅猛扩张,湖泊急剧萎缩,污水直排让湖水不堪重负。湖泊呼救的背后,是渍水之痛,生态之忧,市容失色。此时此刻,人们才幡然醒悟,大声疾呼:保护湖泊,就是保护城市的生命之源。
湖泊治理是个艰巨复杂的任务,资金投入庞大,过程繁琐漫长,细节千头万绪,技术需要探索。但无论多艰难,都必须坚定决心,铁腕出击,持之以恒,斩断每一只伤湖的黑手,清理每一处脏污的死角。
为了依法治湖,武汉出台了湖泊保护条例,2013年出炉首张湖泊地图,166个湖泊跃然眼底,一个都不能少,一寸都不能填;为了划清红线,从2012年到2015年,全市所有湖泊划定“三线一路”保护范围;为了落实责任,武汉的“湖长制”已实行多年,湖泊保护与官员绩效考核挂钩,出现违法填湖将一票否决;为了持续净化,对排污入湖零容忍,全面消除黑臭水体;为了强化监督,开展“飞行监测”,2016年首次启用无人机,运用遥感卫星监测湖泊状况。
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终于看到,一个个曾经暗淡的明珠重焕光芒。曾经常年水质劣V类、鱼类都不适合生存的东湖,如今水质III类可以游泳,在绿道徜徉的人们,看着清莹的湖水,内心涌上的何止激动和喜悦;曾经满池腥浊,人不敢近的沙湖,如今水清鱼跃,变身为生态湿地公园,水鸟飞回,岸芷汀兰,风景如画,游人如织。这些湖泊的蜕变,是武汉水环境改善的缩影,也是坚定治理决心的动力。
如今,人们也更珍惜这失而复得的幸运。每年的湖泊体检报告都备受关注,任何破坏湖泊的行为,都将受到最严厉的谴责和惩罚;市民自发组织了“爱我百湖”“绿色江城”等公益团体,齐心协力守卫湖泊。和湖水相处了这么多年,武汉从未如此清晰和坚定:要让一个个湖泊都清澈起来,而且,要一直清澈下去。
如果将武汉和湖泊比喻成一对恋人,我们希望谈一场永不分手的恋爱。春赏柳浪听涛,夏悦曲港风荷,秋望平湖映月,冬戏飞鸟衔雪,这些谓之人间清欢的画面,不再只是美丽的记忆,而终将成为四时流转中,触目可及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