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肖擎
歪嘴和尚把好经念歪,不仅会影响行政效能和政策效率,还会损害政府公信力和权威性,群众身累心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据新华社报道,甘肃省人社厅在人才引进上不甘放权、顶风设卡,近日被甘肃省委省政府通报查处。
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有力行动,体现了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从另一个方面看,甘肃省人社厅把“放管服”变为“管卡压”,背后透露出的问题值得深思。
好好的政策,到了执行部门那里,变样、走形,初衷不能实现,群众大有意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梗阻”。“中梗阻”不是一个新问题,过去,党和国家的改革推进,地方的政策执行,这一问题都时有披露。从表现形式上看,有的是选择性执行,对政策挑肥拣瘦,对自己有利的就积极主动,对自己不利的就消极被动;有的是添加式执行,对政策没有的内容,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当加工;有的是走过场式执行,让政策悬空,就是不落地。
无论哪一种“中梗阻”,其实都是权力观、政绩观错位,对应尽的责任、应有的担当摆放得不正。执行主体对政策动起了歪心思,行为就会偏离正轨,让本不该有的问题成了“问题”。“中梗阻”折射的不是政策制定本身是否科学的问题,而是面对目的明确、有着含金量、承载获得感的好政策,人为设置障碍,让原本应该顺畅、便捷的工作变得曲折,滋生烦恼。一个地方、一级政府针对某一问题出台某项政策,如果政策本身是科学的、严谨的,往往都会在人民群众那里产生积极预期。歪嘴和尚把好经念歪,不仅会影响行政效能和政策效率,还会损害政府公信力和权威性,群众身累心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郑重指出:“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这三个“决不允许”,指向的就是各种不实的政策执行对应的巨大危害。这些年,为什么督查追责成为直击不严不实病灶的“杀威棒”,人们普遍叫好?为什么抓落实会成为一而再、再而三强调的行动论和方法论?就是因为再科学的决策,再完善的政策,如果执行不到位,就等于一纸空文。政策之好,不是管一天两天的,而是要持久地扎根现实,在民生福祉里展现生命力。这种生命力靠什么来托举和滋养,就靠实打实的执行力。
几年前,曾有媒体开展“‘实起来’难在哪”的主题征文,有读者这样说:“干部们也不容易,能把说到的做到,不耍花腔放空炮,我们就很满意”。一项政策越往基层延伸,执行就可能越多样、越复杂。一方面政策的制定需要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为后续的细化执行留有一定空间,便于发挥执行主体的能动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执行政策不能拖拉疲沓、敷衍塞责、断章取义。破除“政策都是好的,下来就变形了”的梗阻,让执行“实起来”和政策“好起来”相得益彰,才能让一个个好政策在说到做到中拥有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