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程中的长远启示之二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如果说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把湖北的高质量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那不等不靠、主动谋划,敢于创出新路、敢于自我加压,就是这个新高度背后最坚实的精神内核。
全国首条由地方主导投资、主导建设的高铁,不到一年通过审批,仅用4年建成通车……“无中生有”的大胆探索,跟时间赛跑的高速推进,十万建设大军的协力奋斗,是飞跃秦巴山区的“汉十高铁”展现出的最为鲜明的印象。突破了传统投资建设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审批建设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建设管理模式,这条399公里的高铁,正是在一个个“突破”中,从构想变成规划,从图纸变成现实。
如果说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把湖北的高质量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那不等不靠、主动谋划,敢于创出新路、敢于自我加压,就是这个新高度背后最坚实的精神内核。高铁项目大、投资大,建设难度高、周期长,如果固守政策依赖、资金依赖的传统思维,必然坐失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发展机遇,坐失国家铁路投资体制改革打开的新路。如果习惯于消极等待、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按老经验、老办法来,这样一个带动整个鄂西北发展,福泽1600万人民的重大工程项目,可能仍然停留在期盼和构想中。
在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怎样才能通过抓机遇、用机遇去加快发展?在区域发展竞争更为激烈的今天,怎样以一批全局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大项目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断跃升?以汉十高铁为代表的这样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以生动的事实说明,机遇不会从天而降,项目不会自动生成。多一些“无中生有”的超前谋划、主动作为,才能在重大工程项目上赢得先机,多一点敢闯敢试、敢想敢干的劲头,才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新中生优”,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成为中国力量、中国速度的生动注脚。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好经验都萌发在实践的土壤中,好机遇往往与真抓实干不期而遇。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打开发展局面的每一步,都更需要出新招、趟新路,更需要不等不靠、自我加压、自我突破的创造性作为。汉十高铁靠这样一种立足自身的主动作为,在看似“无路”的地方创出了一条路;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靠这样一种迎难而上的奋斗,翻越深山峡谷、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施工困难,提前1年完成目标任务。思路一变天地宽。始终有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始终保持先行先试、勇于探索的创造性和精气神,既立足湖北、挖掘潜力,又放眼世界、科学前瞻,去抓项目、抓发展,就能为当下赢得宝贵时间和发展空间,更能为未来探出新路,创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