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论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湖北日报评论员
地区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营商环境是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地区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各类市场主体“用脚投票”的现实告诉我们,哪里营商环境更好,人才就往哪走、资金就往哪流、项目就在哪建。只有增强营商环境的比较优势,才能形成营商环境的高地,形成集聚各类要素的强大“引力场”。
近年来,我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推出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创新举措,营商环境总体持续改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省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针对复工复产、中小微企业发展困难等问题,以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相继出台“财税支持17条”“支持中小微企业18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我们必须正视,与沿海地区和先进省份地区相比,与企业期盼相比,与国际国内一流的标准相比,我们在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周期长,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群众“多次跑、多头跑”等痛点、难点、堵点,依然在一些领域存在。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背后,往往是营商环境的差距。清醒认识我省营商环境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我们必须以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以快马加鞭、奋起急追的精神状态,主动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紧密结合湖北实际,拿出整改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加快补齐短板、补强弱项。对长期存在的“老大难”“硬骨头”问题,更要敢于破除利益藩篱,敢于打破坛坛罐罐,主动取消或简化审批事项,转变管理方式、下放审批权限,真正为市场松绑,真正为企业减负,将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前,各地都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形成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激烈竞争态势。营商环境的优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绝不能有“差不多”“慢慢来”“等等看”的思维。疫后重振的关键时期,也是招商、安商、稳商的关键时期,是增强地方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机遇期。短板和弱项就是改进的空间,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主动自我加压、自我倒逼,瞄准存在的问题一项一项抓紧改进,攻坚克难,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