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今日头条

楚天都市报:弘扬善行时也当保护隐私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7日10:10 来源: 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评论员 徐汉雄

11月14日,在安徽马鞍山某厂门口的一辆私家车上,一名男童被车窗玻璃卡住了脖子。凌先生和工友见状当即施救,并拍了一段视频上传网络。男童妈妈认为侵犯了孩子隐私,要求删除,否则将起诉他。(据11月16日中国网)

凌先生则认为自己没做错。拍视频的目的是为了提醒家长以此为戒,不要把孩子独自留在车内。有网友认为,男童妈妈没有感恩之心,不该这样对待施救者。不过,多数网友支持男童妈妈的诉求,认为男童隐私也该得到保护。

这件事情虽小,却牵出保护获救者隐私的共性问题。在一些救人善举中,确实有不注重对获救者隐私保护的情形。

2010年7月,浙江杭州何女士掉入荷花池,82岁的孙老伯跳入池中救人,事后他提出要求:希望被救者登门感谢的时候有媒体在场,帮着宣传一下。结果获救者家属说,“我们不想把自己的隐私曝光。”救人老伯要求宣传,并不是为了突出自己,是想教育那些冷漠的旁观者。客观上,宣传对获救者确实会产生负面影响,一件事情沸沸扬扬之后,要面对被围观的压力,平静的生活也可能因此打破。

2011年12月25日,在广州海珠区,一名乘坐蓝色保时捷的少女和同车男子救下了一位晕倒的妇女。少女遭遇冷言冷语,获救妇女也不愿意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只是悄悄退还了她给的500元善款。其称害怕家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害怕雇主因此解雇自己。一件善举被曝光后,让救人者与获救者都感到压力。救人者被打上了“保时捷少女”“富二代”的标签,引来网友的偏见;获救者担心暴露疾病隐私,会受到歧视。

这些本应温馨感人的救人事件,最后都以尴尬收场,不免让人思考,对救人善举的宣传,是不是可以细腻些。就如男童被卡车窗获救一事,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事情传播后,会担心被其他人嘲笑。如果视频没有打码的话,家长的诉求没有错。也有网友指出,视频几次出现他人的车牌号,这是没有必要的。

法律规定,儿童的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受到保护,其他公民也同样如此。宣传好人好事,对涉及他人法定权益的事项,理当尊重他人意见。其实,宣传救人与保护获救者隐私权并不矛盾,是可以妥善处理的。比如涉及其个人信息时,进行模糊处理,诸如用化名,对面部打马赛克。须知, 懂得尊重他人,也是一种大善。

【责任编辑:林杉】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