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近日,网上两段“令人心酸”的视频牵动人心。在宜昌秭归,一名老人独自冒雨前往柜台交医保,被工作人员告知“不收现金,要么让亲戚代缴,要么自己在手机上支付”;在随州广水,为了激活社保卡,一名94岁的老奶奶吃力地弯曲双腿,被家属勉强抱起做人脸识别。
无助的表情,无奈的遭遇,视频中老人的遭遇刺痛了众多网友的心,也暴露出了数字时代老人办事时面临的种种困境。手机支付、人脸识别,是技术运用于服务产生的巨大便利。但是现实告诉我们,如果技术升级“一刀切”,服务缺乏温度、人性化,技术手段就会异化为一堵冰冷的墙,这样的“便民服务”就不仅不便民,而且折腾人。
只能“线上”不能“线下”,只能“智能化”不能传统方式,表面看是个“技术问题”,实际是“人的问题”。视频中,拒收现金的医保柜台后面,赫然挂着“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与这五个大字相比,老人的无助何其刺眼!与为民的宗旨相比,让老人无助的办事柜台让人何其羞愧!
服务的对象是人,服务的核心是为民。为人民服务,就要让服务围着人转,而非让人去适应服务,让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在“数字鸿沟”面前束手无策。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互联网+服务首先要考虑的,是要方便服务对象,而非方便服务主体自己。
两段视频曝光后,涉事银行就服务意识不浓致歉,秭归相关部门也上门为老人办理了居民医保。这说明,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上的困难,缺的不是办法,而是为民的意识、为民的情怀。始终以为民为宗旨,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就不会让拿着现金的老人缴费无门,就不会让行动不便的老人被抬到办事窗口,就不会让没学会使用健康码的老人寸步难行。
老年人是当然的服务对象,而且是一个数量庞大却常常有行动不便、在掌握智能技术上相对弱势的服务对象。满足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要,各类办事窗口、各种公共服务就必须为他们留一条通道,打开方便之门。正如此前在一些城市的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出现的“无健康码通道”,实际上就是一条特殊的绿色通道。希望这样的“无码通道”,能在更多的领域为有特殊需要的群体敞开。让每一个服务对象都能够享受到便利、贴心、直接的服务,才是真正把“为人民服务”深植到了思想中、落实到了行动中。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