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评论员 屈旌
最近,广东东莞一家公厕,由于使用了类似人脸识别的免费取纸巾设备,引发了市民的担忧和争议。当地城管部门回应称,此举初衷是为防止浪费,目前已终止使用该设备。(据12月8日央视财经)
听到这个消息,网上立刻炸了锅:进小区要刷脸,看个房要刷脸,买东西要刷脸,现在连上厕所都要刷脸?!这脸还能不能要了!但仔细地看官方回应,平心而论,这个“刷脸取厕纸”的举措,其实没有大的毛病:取纸量及取纸频率事先设定,避免浪费,设备并未联网,拍摄到的用户照片存储于本地,并在规定时间内会自行删除。
而且,东莞也并非开此先河,很多地方的公厕都已经开始采用“刷脸”取厕纸了,有的的确很好用,既节约,又方便,但也有些由于操作繁琐,索取信息过度,带来新的不便。也就是说,这个新技术应用于如厕这一生活场景,仍处于磨合阶段,要使用得当,必须大家形成共识,并且遵守规范。
但问题就在于,共识还没形成,“刷脸”已经开始。如今,“人脸识别”过度泛滥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招致了人们的警惕和反感。作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人的脸部特征,具有独一无二、难以替代等特性,一旦与信息安全挂钩,就容易引起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本来,公厕提供厕纸,是以人为本,改善服务,但如果一定要“献出”自己的脸,就有种“被索取”的感觉。
公厕提供免费厕纸,说了很多年,也是理所应当,但因为总有些人爱占小便宜,肆意滥取,让别人无纸可用。城管部门想各种办法,也就是为了限制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还是需要多考虑市民的感受。
比如说,如果事先将设备的特性和用途广而告之,说不定大家就可以接受“刷脸”;或者,如果大家实在不能接受,也可以多提供几种取纸方式供市民选择。
声 音
《广州日报》:尊重知情权和选择权是许多“被刷脸”普通人的心声。
《北京青年报》:不管是谁“刷脸”,都应遵守国家法规,充分尊重民意,处理好民众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