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一件件革命文物,一个个“红色地标”,就是一堂堂生动的党史课。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文物是活的历史。一条只剩半截的皮带,诉说着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一份《可爱的中国》手稿,展现着革命先烈即使身陷囹圄,依然信仰坚定、视死如归的气节;“半条被子的温暖”,更是生动阐释了共产党和老百姓之间相濡以沫的骨肉深情……带着岁月印记的革命文物,成为红色文化、革命历史“活”的呈现。在各地的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许多珍贵的历史物件、图片、手稿,跨时空地向我们讲述着革命战争年代的真实故事。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能忘记我们的根与魂。革命文物是红色文化的实物遗存,是讲好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至关重要的载体。无论是革命遗址的保护,革命纪念馆的建设,还是红色文物的收集、保存,都是尊重历史、尊重先烈的重要表现。永远铭记我们党从哪里出发,经历过怎么的磨难,付出过怎样的牺牲,就更能明白我们的信仰有多坚定,我们的初心有多赤诚。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井冈山上的会师,从长征战士的草鞋,到延安时期的窑洞,每一处“红色地标”,每一件有历史意义的革命文物,都标记着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九死不悔的革命意志。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就是传承我们党绵延百年的精神根脉,守护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革命老区、革命旧址考察调研,瞻仰革命文物、倾听历史回响。让光荣的历史照耀后人,让宝贵的精神代代相传,需要我们更好地守护革命文物。国家文物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北京、上海等20个省(区、市)相继公布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文物来展现,更有说服力、感染力。进一步加强保护革命文物,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主题教育以及地方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就能把红色文化的根扎得更深、更牢,更好地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