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理论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李欢:做振兴中华路上的“长明灯”
发布时间:2017-07-13 15:44:31来源:湖北日报网

  按北京时间起床,按伦敦时间睡觉,黄大年教授归国7年,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有时甚至通宵未歇。周边的人都说,“黄老师办公室的灯就是长春地质宫的长明灯。”(7月12日《人民日报》)

  七年来,正是这盏“长明灯”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开启了中国的“深地时代”、填补了“巡天探地潜海”多项技术空白,映照出科技创新的“高光时刻”。2017年1月8日13时38分,这盏“长明灯”燃尽了最后的灯油。可我们却发现,这盏“长明灯”生前发出的“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光芒却愈发闪亮。

  这盏“长明灯”用家国做灯芯。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籍。“两弹之父”钱学森、中国核币斗学的奠基人王淦昌、分子光谱研究的奠基人吴学周……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都有崇高的信仰和厚重的“家国情怀”。他们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道义、勇担当,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总是义无反顾的听从召唤。

  1982年,黄大年在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中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1992年,他被派往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临别时他说“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2009年,他阔别剑桥的宁静、康河的柔波,回到钟爱、信仰的祖国,踏进吉林大学地质宫。黄大年用自己的行动兑现当初坚贞的承诺,诠释着他的拳拳爱国之心。“我从未和祖国分开过。”短暂匆匆而又辉煌灿烂的一生,黄大年让我们看到了他身上闪耀的“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家国之情,让我们看到“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浓浓中华情。

  这盏“长明灯”用奋斗为灯座。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做出重要指示时号召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回国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我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是黄大年“为什么回国”的原因。而“回国干什么?”,这是黄大年回国前和回国后思考的问题和追寻的答案。

  实干是实干者的通行证,空谈是空谈者的墓志铭。揣着家国情怀归来的黄大年用七年的行动给出答案。那就是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奋斗。从回国第一刻承担被西方禁运和封锁的“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任务。之后的七年他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一直高速旋转。2016年6月28日,项目通过评审,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进入“深地时代”。而此时的黄大年已经拼搏到要用速效救心丸来保命的地步。

  从神舟飞船把航天员一次次送上太空,到中国高铁不断刷新记录;从创新中国的重大命题,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蓝图;从奔向“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到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辉煌的历史通过奋斗写就,灿烂的明天也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创造。黄大年,这盏用奋斗做灯座的“长明灯”给后来的科技工作者和奋斗路上的中国人民立起了一座丰碑,“实”字打底、“干”字当头,敢为人先、奋斗不止。

  这盏“长明灯”用奉献当灯油。首席科学家、教授、“千人计划”……不爱虚名的黄大年有着不少“名号”。可在他眼中最看重的却是“教师”这个身份。他说“如何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让文化与智慧长久地传承下去,值得每个人思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他用生命做科研,把教书当己任,把学生当家人。他常说,“我有一身本领,想尽快教给学生”,把培养人才作为“自己最大的成果”。他用战略视野和高尚人格培养了一批高端人才。他“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他视名利如粪土,对学生如家人,为当下略显浮躁的学术界树立了标杆。

  卢梭在著《爱弥儿》中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黄大年是优秀的“黄老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用至真至诚的家国情怀、用真抓实干的奋斗热情、用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做一盏照耀在振兴中华的路上“长明灯”。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欢

(作者:李欢  编辑:刘展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