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联体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实际行动,是湖北省实施强县工程、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抓手,是新阶段重构城乡教育格局、整体提高教育发展水平的重大举措。2022年7月,在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教联体”战略部署。湖北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将教联体建设纳入“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十件重点实事项目”之首,作为“一号工程”由厅主要领导领办,专门印发了《关于推动县域教联体建设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遴选省级教联体进行试点。教联体建设给湖北多地带来勃勃生机,全省基础教育总体面貌出现可喜变化。
“教联体”,打造美好教育的联合体
“教联体”成就的是美好的教育。“美好教育”既是优质的教育,又是公平的教育。优质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求学生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和更强的关键能力,是一种美好教育。
美好教育,丰盈孩子的生活。教育,“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我们在关注乡村教育资源的同时,更是对乡村学生的无限关怀。“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在“教联体”的不断建设推进中,让乡村孩子少一些迷茫,少一些困惑,提升升学率,降低辍学率。
“教联体”,打造多元主体的联合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教联体”要发挥政策引领,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顶层设计。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三者目标一致、内容交融、作用互补,各具育人特色。
多元主体联合,即打造教育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进来,建构观念同向、履职同责、育人同体的协同育人体系。人人育人,家校合作,社会关心,构筑美好教育的主体,让每一位学生成就生命的美好。如何成就?特别是对于教育资源稀缺的乡村来说,学校教育的资源普遍不足、家庭教育的能力需要提升、社会教育的力量急需吸纳。在解决学校教育问题的同时,家庭教育等其他方面应该得到相应的建设,为“教联体”作用的发挥提供必要的支撑和配合。比如在推动教育数字化助学助教的时候,对孩子的网络行为和网络素养、家长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有一个调研和评估,进而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规避网络的消极作用,让网络真正地更好地为教与学服务。
“教联体”,打造内涵特色的联合体
“教联体”应该秉持一种大教育观念,不仅仅是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多层次教育,不仅仅是终身一体化的教育,还应该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育,是内涵特色的联合,突破更多以地域、区域或者强者优校来联合或者命名的状况。建议可以尝试或者加强科普教联体、体育教联体、网络素养教联体、美育教联体等内涵特色发展,精准全面发展教育的着力点,提升教育品质。
随县科普教联体建设经验值得借鉴。它提炼成员学校科普教育亮点,成员学校以“气象+种子+劳动+科技创新”、“人工智能+三D打印技术+无人机+激光雕刻”项目等为特色教育切入点,推进各教联体学校高质量发展。科普教联体提出“上挂横联下辐射”的工作思路,“上挂”中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横联”县内22所中小学,“辐射”福建、贵州、浙江、河北、河南等六省开展经验交流。发挥内涵特色,联合优势力量,科普教联体“普出新天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离不开美好教育,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教育的需要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存在着矛盾。而推进“教联体”建设是缓解教育领域这种矛盾从而实现“美好教育”的有益探索。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走向美好,成就美好。美好不仅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过程和追求。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方艳(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教授)
责编: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