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理上网来 > 理论名家

传承团结统一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9日10:58 来源: 贵州民族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我们党之所以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书写中华民族几千年伟大发展的恢宏史诗,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团结统一、共同奋斗的力量。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它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深刻体现了团结统一的精神。这种团结统一的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

遵义会议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和团结统一。团结统一,就是志同道合基础上的同心协力。团结统一作为遵义会议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其内涵又包括党的团结统一、军民团结统一和民族团结统一。

从党的团结统一而言,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党内存在严重的“左”倾错误思想,严重损害党内民主。党内虽有领导,但并未形成真正的核心,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团结。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内的统治,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通过民主讨论和批评与自我批评,实现了党内的思想统一和组织统一。在遵义会议中,毛泽东等人注意把犯错的博古和李德以及他们的执行者区别开来。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志,耐心地等待和帮助他们从思想上真正地认识自己的错误。遵义会议纠正了过去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局面,从团结统一的愿望出发进行思想斗争,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以来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形成了从革命大局出发,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坚强成熟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充分彰显了团结统一的精神。长征途中,党中央通过开会作出决策,在会议中大家可以充分发表意见,讨论协商,最后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决定。遵义会议之后,我们党构建了一套全面而严谨的党内生活制度,其中包括民主集中制的实践原则、团结—批评—团结的工作方法、言者无罪与闻者足戒的开放态度、惩前毖后与治病救人的整改方针、批判从严与处理从宽的审慎原则、避免过火斗争与无情打击的理性要求等。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和动摇。

从军民团结统一而言,遵义会议之后,党和红军更加注重依靠群众,特别是在长征途中与各族人民建立起了深厚的鱼水情。建军伊始,我们党就鲜明提出工农武装离不开工农群众,把“做群众工作”确定为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就对红军阐明了“军队与工农群众如鱼之于水”的道理。遵义会议之后,党的群众路线得以恢复,党和红军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宣称,红军所到之地,绝对保护工农贫民的利益。遵义会议之后,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党和红军时时处处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每到一地都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党和红军严格遵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宣传组织群众应首先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的指示精神,处处严守纪律,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军民团结为党和红军克服艰难险阻、最终取得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从民族团结统一而言,遵义会议之后,党和红军非常重视民族团结。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不少民族地区,由于历史上的反动统治者制造民族隔阂,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对红军存在着一定的恐惧、猜忌和敌视等。针对这种心理,红军总政治部多次发出指示,提出严格的政治纪律,要求部队绝对不准对少数民族群众有任何的骚扰,绝对遵从少数民族群众的风俗等。红军以严明的军队纪律和群众纪律及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服务精神,解除了少数民族群众对红军的恐惧、猜忌和敌视,因此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与少数民族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全面抗战爆发后,我们党以“党的团结统一”推动形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和红军通过广泛宣传和积极实践,唤醒了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遵义会议团结统一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不仅在历史上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和挽救了中国革命,也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启示。团结一致、追求统一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精神的内核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领导各族群众达成团结统一的价值共识。团结奋斗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为本质的实践路径。中华民族对团结统一的追求必须要有团结统一的领导才能保障实现。只有加强党的团结统一,才能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弘扬团结奋斗精神,加强民族团结,推动共同繁荣发展,从而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团结奋斗是党和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我们依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依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将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团结奋斗!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西方慕课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18Z105)成果。

稿源:贵州民族报

作者:黎海波(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龙嘉宇(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