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聚焦湖北

更多

解读一个基层村党支部书记的三句话

发布时间: 2008-02-13 14:51   来源:    进入电子报

  喜欢乡下过节的别样气氛,所以鼠年春节,笔者去了湖北省秭归县沙镇溪镇台子湾村过年。该村依山傍水,山是一望帽落的大山,估计这里住的人还有许多从没到过山顶。水是清澈碧绿的长江,时有船只拉笛而过。该村通了水泥公路,村民以种植果树为主,许多人家都修了比城市老板们住的还大还高的洋房别墅,里面的装修和摆设也不亚于城市的档次。村民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因为公路不但是村村通,还是家家通,所以,村民出行一般都是以车代步。正月初二那天,笔者坐车去临村走亲戚。由于大家是乡里乡亲彼此熟识,所以,在车上的人就一路聊开了,当然更多的话语是互问各家去年的果子卖了几万块钱。我的天,有几个人报出的数字,叫我这个拿年薪的外企高级管理人也不敢去插言“斗富”了,只有慕而规听的份。车上一个四五十岁的人,很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大家都好象特别尊重他。原来,他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叫周祖强。他无意中的三句话,很让笔者寻味。
  这三句话是周书记的父亲在他上任村干部前一再叮嘱告诫的,周书记上任后一直慎记遵行。
  第一句是:做了官不是当了老爷,要多为村民服务,并带领大家共奔富裕路。村支部书记和主任,虽不是多大的官,甚至在一些人的眼里根本算不上什么官,特别是在农村。但是,其也是一方之长。所以,在村里如果要高人一等,装个“老爷”,也是有人“供”的,至少去东家有人请吃饭,去西家有人请喝酒的。然而,周书记没装“老爷”,一直做着村民的“公仆”,为大家服务着。村干部也是农民,也有田有地要种,所以生活水平条件和村民几乎是一样的,些许的酬劳薪金是那样的微薄,于是一些村干部根本不当回事,只应付着做些催粮催款打鼠灭犬的事,如今些年由于减免了农民的税款,于是更没多少事干,挂着虚名只干自家事。然而,周书记不是这样的人,成天带领村民修路修桥,帮忙村民发展农村种养经济,把村民往致富的路上引,并引上路后继续朝前奔。如今台子湾村民衣食住行的丰裕美好,就是最好的见证。
  第二句是:村民有了意见,说明自己的工作没做好,要认真检讨,切莫有打击报复之心之举。作为村干部,相对于更高级别的官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其学历和意识甚至党性原则等是没那样高的,当然这也不是一概而论的,至少相当大部分是的。所以,村干部在接受群众的批评等时,是没那么“恰当”的。然而,周书记却很“超然”,把村民的意见看成是自己工作没做好的镜子,积极检讨改正改进,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闻过则喜从无打击报复之心。相反,这点应该是比周书记级别更高的干部所要值得学习的。
  第三句是:基层干部是直接与群众接触的,切莫讲过激的言语,特别是在调解村民之间的纠纷时。村干部虽绝大多数也是农民,但也是代表着党的一级组织。在农村,村民的眼睛都看着党员和干部。所以,村干部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识。在农村,田边房界的纠纷很多,即使人不惹祸,畜牲也会不时整点事来升级引起人的纠纷。村民相互间的纠纷,绝大多数都是芝麻小事,不违法更谈不上犯罪,所以一产生总是爱“投”村干部来解决。这种家长家短的事,双方往往“赌”的就是一口气,如果村干部在调解时用弹压的方式,就会使本来很小的矛盾激化,所以,村干部只好耐心地两边好言游说,直到双方言和为止,调解起来干部比纠纷当事双方还累。周书记始终坚持在群众面前不讲过激言语的亲民表现,使村民更能热爱党和政府,同时也维持着一方的安定团结。
  周书记遵行的三句话使我找到了一个山区小村,如今为何能有如此富裕安定的根源之一。
  稿源:荆楚网
  作者:梁萍

(本文来源: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