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聚焦湖北

更多

莫子楚:大学教师当城管只是个人抉择

发布时间: 2010-06-03 08:52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29岁的杜涛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选择。2009年,他辞去了华中科大文华学院教师的工作,和数以百计的报考人员一起竞争武汉市洪山区城管执法人员的岗位。2009年9月,他以综合评分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城管队伍,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城管执法人员。(6月2日广州日报)
  针对这则新闻,感觉网上的有一些舆论有过分解读的嫌疑。其实从大学教师到城关哥的转变,用杜涛自己的话来说完全是为了挑战自我。因为杜涛是一个典型的80后,对于职业规划并没有钱被人那么强烈的功利性,所以那些指责其别有用心的网友纯粹是无中生有,而那些嘲讽杜涛这种行为是“螳臂当车”的网友其实是过高地看待了杜涛的本意。谁说人家就是抱着改变城管形象的宏图壮志去的?人家自己也说了,只是为了挑战自己罢了。
  长期以来城管由于始终处在社会矛盾集中的最前线,于是渐渐被妖魔化或者无奈地成为了民众对官方意志不满的出气筒。所以说城管本身就处于一种极易被误解的境地,这也难怪想法不同的杜涛会被人揣测用心。
  别人那么恨的东西,你偏偏还要赶着去做?你说你不是“犯贱”吗?这种想法不仅对杜涛不公平,对城管同样不公平。由于现代社会大众媒介空前发达,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它也产生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病。比如,盲从现象,比如,先入为主。对于城管这一执法群体的误解也在步步加深。
  大众传媒通过自己千丝万缕的触角向人民传递信息的同时,会有意或无意有选择性的夸大或者缩小一些事实性的东西。于是民众的意识也会随之被转移或者被引导,这时候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称之为民意。不过这时候的民意不一定都是对的,很可能是建立在媒体错误或者主管传导的信息的前提下。城管的问题同样如此,很大程度上是媒体和城管共同把城管给妖化,一个本身就做的不好,一个天天扯着嗓子喊这人可坏了。然后见过的没见过都在说城管的不是了。
  人家杜涛自己也说了,当城管和当大学老师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别,甚至在我个人看来可能大学教师的待遇说不定会更好一些。这个年轻人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尝试不同的角色,说白了就是挑战人生挑战自我,笔者很支持他的这种想法,同时我也力挺他的这种做法。就像你昨天看到的是杜涛老师,今天看到的是城管杜涛,明天你看到的还有可能是旅行家杜涛。做自己哪里会有那么多你们想象当中的理由呢?怪只怪社会太喧嚣,我们容不下一个人的动机太纯洁,也越来越狭隘接受不了多元的价值观。
  稿源:荆楚网
  作者莫子楚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罗莎)
关键词:莫子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