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月半尽。随着昨晚夜空最后几束元宵烟花的消逝,这个春节的庆祝活动落幕了。今日凌晨起,禁鞭令再度生效。
今年春节前的千里雾霾,敲响了空气恶化的警钟,爆竹烟花的负面作用,再度被重新审视。“春节少放鞭”,一时成为强大的社会呼声和不少人的自觉行动。武汉、北京、上海等城市均减少了爆竹燃放,多地取消元宵焰火晚会,有的代之以灯光秀。
也有人认为,城市雾霾的罪魁是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试图用春节禁鞭来改善空气质量,是舍本逐末;也有人对倡议不以为然,鞭炮照放不误。除夕的爆竹声虽然减弱,但仍震耳欲聋;到了初六初八,“开门鞭”还在不时开花。春节期间,很多城市的空气污染情况依然没有得到大的改善。
这些年来,春节燃鞭,从不禁止到禁止,再到限制燃放,放放禁禁,一个轮回。要想改变这上千年习俗,“环保”二字的分量,显然还不够。“爆竹声中一岁除”,从驱邪的原始动机,经过千百年来的演化积淀,已成为中国一道消灾祈福送旧迎新的仪式,想靠一通文告几篇倡议来禁止,实在有些简单化。这里隐藏了一个深层追问:具有重要符号意义的除夕爆竹被禁止,我们用什么新的符号来取代它的位置?前些年春节禁鞭的结果,除夕之夜倒是清静不少,可是人们在冷冷清清中若有所失。后来,各地纷纷对春节爆竹焰火网开一面,从禁止放鞭到倡导少放鞭,就是对简单禁鞭做法反思的结果。
今天,传统的爆竹遭遇现实的雾霾,人们的智慧再一次面临考验。
我们的生活需要清新优良的空气。虽然春节爆竹每年只制造几天的污染,却也不能成为拒绝改革的理由。但这“改”不应该只是禁,强制性禁鞭的结果如何,大家早已看到,已有教训。除夕爆竹千百年存在,其中所蕴含的除旧布新的强烈渴望,开辟未来的坚定信念,可以通过建立一种新秩序,继续发扬光大。“移风易俗”,不能只是简单化的纸上谈兵,需要加强监管、有规范地限放;减少鞭炮中污染环境的成分,创造环保的新型鞭炮,以声光取代焰火等等,都是“改”的有益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也必须承担义务。比如就算要放,也应该自觉限制燃放量,不制造太多空气与噪声污染;比如燃放完以后,鞭炮屑等垃圾要自行处理掉,不要把担子全丢给环卫工。这样的举手之劳,如果能逐渐成为习惯,也推动着整个社会向文明又迈进一步。在没有强制禁止的情况下,今年春节鞭炮销量下降约四成,已体现出了人们不断增强的环保意识和公众意识。
而且,元宵已过,鞭炮不放了,空气就会好了吗?想要重回纯净的蓝天,需要做的远远不止是少放点鞭炮而已。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萧风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