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牵牛要牵牛鼻子”,从财税体系着手改革,直指经济系统的牛鼻子。
为什么?
现代市场经济两大主体,一为市场,一为政府。财政税收体系,正是连接市场和政府之间的纽带。财政的边界,就是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就像一根经济指挥棒,可以决定不同行业之间的荣枯变化,进而引导经济结构的演化。限制政府权力、转变政府职能、调节经济结构、引导行业变化、优化发展模式、调节财富分配,一切经济改革的众妙之门,都可以在财税改革“牛鼻子”之中找到自己的源头。
本次财税改革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总取向的延续。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财政税收体系改革,可谓“分税制第二季”。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表述来看,这些改革方向反映了学术界的许多共识,其中中央地方事权调整等不少内容,为一些财政学者近年来极力呼吁和建议。
我国现行财税体制是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当年的改革废除此前的“包干”制,初步搭建起现代税制框,起到了增强政府财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路只走了一半,财政税收体系仍存在大量不足和扭曲,亟待进一步改革。
财政和税收体系的不足和扭曲,也反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例如,增值税为主的税收体系驱使地方政府狂热追求工业投资,而漠视消费提升,导致经济结构扭曲,投资旺盛、消费萎靡不振。再如,环境保护税过于轻微,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法外收费多,推高了经济生活的成本——我国每年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例,高出发达国家一倍之多。还有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收费,笔者日前得知:某地房地产项目开盘的时候,因为要放气球、摆充气拱门,气象局竟前来收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财税体制改革意义重大。改革,正是为了纠正上述种种问题。
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形成现代财政制度。所谓现代社会,从财政角度理解,就是政府没有法外收入的社会。政府的法外收入有多少,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就有多模糊。
财税体制改革是一个老话题了,推进改革,历来不易。本次改革,目标明晰,论述完整,全社会有很高的期待,关键在于落实。改革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路同行。
稿源:楚天金报
作者:王培霖(特约评论员)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