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绥江县,全县所有党政机关都没有围墙,人们到机关办事不会被询问,也不需要登记就可以走进包括县委书记在内的任何一名干部的办公室。(1月5日《中国青年报》)
诚然,政府机关拆掉大院围墙,绥江县并非首创。早在2005年,陕西咸阳就曾拆除所有机关单位的围墙,机关厕所统统向公众开放,老百姓可以自由进出政府“方便”。
近年来,在甘肃河西走廊的敦煌、瓜州、临泽等地,在县委政府办公场所改造中,也都拆除了大院围墙。而大家更为熟悉的,则是过去各地政府部门搞拆墙透绿,将原有硬质的围墙拆除,栽上花木,让群众共享公共资源。而前不久,南京市推广机关公众开放日,也何尝不是一种拆围?
现实中,一些地方群众找政府,事好不好办另说,“门难进、脸难看”屡屡被诟病。表面上,这是政府高墙大院门卫森严,无形设槛。实际上,一些地方之所以不敢开放办公,负责人的办公室常年铁将军锁门,要么是之前的工作有漏洞,留下不少难啃的问题,有了问题又缺乏解决问题的决心与智慧,面对群众找上门,束手无策,干脆闭门不见;要么就是少数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甚至把办公大楼当成私宅官邸,超标办公楼超前享受,自然畏惧打造透明政府,害怕与民众拉近距离。
显然,群众的意见被堵在大门口,问题得不到解决,才会让有形的墙变成干群间的隔心墙。
而绥江县拆围的亮点,不仅形式上拆掉了围墙,作风有了根本转变,更催人深思的,是这种转变的过程。2011年,绥江县因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的建设而成为云南省第一移民大县,移民搬迁安置十分艰巨。随后,因对安置补偿标准不满等问题,绥江县发生了“3·25”群体性事件,当地数千移民集体上访。正是这一事件给绥江县委、县政府敲响了警钟,认真思考如何拆掉干群间的“心墙”。该县决定从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开始拆干群“心墙”,不让一个地方出现强拆。干部沉下去了,不再闭门造“策”,特别是采取“未听取群众意见的事项不决策、未经群众讨论的事项不决策、群众不同意的事项不决策”的工作方法,透明办公,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行政决策模式,最大程度打消了群众疑虑、维护了群众利益,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正如县委书记杨淞感慨的,“拆掉机关的围墙容易,拆掉干群间这堵‘心墙’却困难重重。”谁都知道堵不如疏,大门总不开,也就越难开。相反,如果群众意见能得到及时反映及时解决,就不会积压问题,这样才会形成良性循环,不仅工作好做,更能赢得群众信任,有了心的贴近,谁还会担心没有围墙机关安全得不到保障呢?
脱离群众,才是最大的危险。没有心墙自然也就没有了无形的围墙,敞开大门,走群众路线,就是最好的拆围。
稿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肖杨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