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用一个“火”字形容,层出不穷的创意创举不断刷新人们对这一领域的认识。从搅动春节的微信红包,到开启网络信用消费的京东白条;从与打车软件在支付领域的亲密合作,到令人眼花缭乱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似乎没有互联网金融想不到、做不到的,互联网正渗入百姓金融生活的各个角落。
有不少人感慨,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传统金融行业企业已觉“背后一凉”,深感竞争压力。对银行来说,这种压力是实实在在、立竿见影的。就在余额宝、理财通、零钱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火热销售的同时,银行的存款资金开始“搬家”。央行最近公布的1月份信贷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存款减少近万亿元。有观点认为,其中应有不少存款资金分流到了互联网理财产品市场。
这样的影响可谓不小,那么是否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将会给银行带来颠覆性影响?这一点可以先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本质来看,以互联网理财产品为例,目前互联网理财产品多是挂钩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同业存款、短期国债和央行票据等。在利率市场化初期,货币市场和存款市场存在利率差别,货币基金为普通个人投资者搭起了进入货币市场的通道,使其获得高于一般存款的利率,客观上推进了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在互联网理财产品之前,已有不少基金公司推出货币基金,但难成气候,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开放平台和扩张力量,货币基金才真正爆发出巨大能量。
春节前夕,不少银行开始上浮存款利率至最上限;多家银行也推出了随时赎回、随时变现的货币市场基金,而此前银行是不做这种难赚钱的生意的;基金公司则不断降低基金的管理费、托管费和佣金,开始谋求与互联网合作,关注中小客户,重视客户体验……传统金融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其说是来自余额宝,不如说是来自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
互联网将“开放、平等,创新、服务”的基因植入金融领域,为中小投资者带来收益,也给传统金融企业带来一股新生活力。互联网企业创新方兴未艾,“余额宝二期”将推出,类似微信红包的创意还可能掀起热潮……是将“宝粉”的存款拉回银行,还是与互联网企业展开相同产品竞争,其实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银行该认真考虑如何应对眼前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互联网倡导的“客户体验至上”理念也融入银行产品与服务中去,真正守住并拓展自己的“地盘”。
摘编自2月24日《人民日报》
稿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欧阳洁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