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禁烧秸秆而对麦茬限高10厘米,安徽太和县的这一举措日前在网上引发争议:因为限高增加了农机收割的成本,导致很多收割机离开,并引起种植户的担心,不少网友则批评麦茬限高系“拍脑袋的决定”。对此,当地回应,将会以补贴的形式降低农民的成本。(6月3日《南方都市报》)
在PM2.5家喻户晓的今天,秸秆一烧了之的危害众所周知,对收割后的麦茬限高10厘米,当地初衷是好的。要知道,春争日,夏争时,“三夏”大忙,忙就忙在一个“抢”字上,而抢收时为防止损伤机器,以及机械手图省油等原因,留的麦茬往往很高,麦茬过高妨碍播种,二次割茬又劳神费力,很多农户最后只能一烧了之。
可惜的是,麦茬限高初衷虽好,可当地相关补贴政策却不给力:一方面是补贴标准不高,往往不够秸秆收割、打包、运送成本;另一方面,很多补贴没有及时到位,比如太和县,当地村民,至今都不清楚是否有补贴。
对农民来说,就算知道秸秆燃烧影响PM2.5,可把已经没用的秸秆烧掉,就是最省钱省力的做法,而麦茬限高举措,也就沦为不切实际的规定。根本上说,做工作要抓矛盾重点,在算小账、讲实际的农民面前,一个环节不接地气,就无法做到令行禁止。
面对一烧了事的秸秆,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而一个正面典型是,去年我省没有划入禁烧区的公安县章庄铺镇,就没烧一把火,窍门就在于当地疏堵结合,政府不让烧,村干部劝农民囤草,然后组织草贩子上门收购,卖给企业赚钱,形成了一条龙配套服务(5月30日《湖北日报》)。事实上,一些需要用秸秆作原料的企业,常年为吃不饱犯愁。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秸秆被付之一炬,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处置方式。无论是治理雾霾,还是发展低碳经济,让秸秆变废为宝,才是秸秆禁烧的根本路径。
稿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肖杨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