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报系言论

更多

楚天都市报:如果信用社没有“信用”

发布时间: 2014-08-01 08:24:13  来源: 荆楚网  作者:吴双建  进入电子报

  一张父亲遗留下的1000元定期存单,让河北平山县的陈兰平大爷奔波了8年也没有取出来。这张存单的存入日期为1958年,如今,他仍在为取出存款到处求助。(7月31日《石家庄日报》)
  存单白纸黑字,红色公章,清晰完整,却取不出钱。当地省市县三级信用社互踢“皮球”,说是找不到存根,无法兑付。最后干脆说什么存单超过20年就作废。一副抵赖的样子,让人寒心。
  信用社的命根子,就在“信用”上,赚的也是“信用”的钱。不管信用社是合并还是拆分,都有责任和义务,妥善保管存单存根,以便核对存单的真假,支付储户的本息。
  如果说,一个信用社,连存根这样的“命根子”都能丢,这样的信用社,哪有什么“信用”可言?存根丢了,还拒绝支付,那不意味着,信用社可以把“时间久”的存根一丢,来私吞储户的钱了?
  报道说,1000元的存单,按各种算法,最后大概是2000元。也就是说,即使是按规定的支付本息,也就是2000元的事。2000元就能维护好的“信用”,够便宜了。如果艺术化地处理一下,或许还能成为“信用”典型。
  7月29日,湖南汝城县三江口镇瑶族村民谭春良,从县领导手里接过用红绸包着的6.6万元现金。64年前,解放军在当地剿匪期间,向谭春良的爷爷等人借过粮食五六十担。(7月31日《潇湘晨报》)
  要说时间久,没有这些欠条的时间久;要说要底单,这些欠条更没存根。可是县政府主动还钱,为的就是“信用”二字。6.6万元,买来好评如潮,简直是不花钱的活广告。
  只想问,信用社如此“踢皮球”,客户索要了8年,当地银监部门,干啥去了?
  稿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吴双建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沈素芬)
关键词:信用社;老存折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