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以后,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记者们终于可以持证上岗了。29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在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要求在全国新闻网站正式推行新闻记者证制度。
在客户端、APP、公众号大行其道的新媒体时代,对新闻网站开放采编权无疑是顺应时代的举措。在信息化进程比较快的国家,新闻网站早已成为权威的信息来源,其专业性不输传统媒体。此次,我国对新闻网站记者与传统媒体记者实行同一标准、统一管理,必将催促我国新闻事业的成长和发展。
采编权的开放,让网站记者与传统媒体记者具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这对于网媒而言,既是利好,又是挑战。更大的权利,意味着网络媒体拥有了更广阔的报道空间,以前一些对网媒限制的机会,一些传统媒体独享的资源,将不再因为网络身份而被阻隔。与此相对应,网络新闻记者也要承担应有的义务,这实际上对网络记者的政治素养、新闻素质、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媒体作为文化传播的新渠道,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认识,影响着社会的精神和文明。但网络上也存在标题党横行、虚假信息和低俗内容泛滥等现象。为了追求点击、迎合受众,一些网站刻意制造、推送一些惊悚、情色、低级趣味的内容,污染社会风气,危害社会秩序。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网络从业者责无旁贷,各级重点新闻网站更应该率先垂范。
对于网络媒体而言,权威和公信的建立不是一张记者证这么简单。获得采编权、领取记者证,只是网络媒体和网络记者走向成熟的开始,如何培养与这种角色身份相匹配的技能和素养才是关键。如果新闻网站还是停留于简单转载传统媒体的阶段,还是要搞标题党这一套,不愿意放弃眼球效益的指挥棒,那么即使拥有了记者证也难拥有公信力。如果一些新闻网站还是采编经营不分离,记者要身兼公关和广告员的角色,也必然有损新闻网站的权威。怎样让新闻网站记者在成为“正规军”之后,既保持网络活泼、新锐的特点,又不失准确和公信;既保持独立的新闻品格,又不一味迎合受众;既祛除浮躁、肤浅,又调和大众需要,这是一张记者证背后需要思考的问题。
国家的网络传播力也代表了一种文化软实力。规范和引导网络健康发展,对于拥有数亿网民的中国来说,的确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关于禁止网络侵犯隐私方面的法规出台,是从法治上对网络发展进行规制;而网络采编权的开放,则是从制度上激活、规范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折射着时代的发展,拥有技术优势的网络如何融入时代大潮,发挥激发正能量的作用,还有很多技术之外亟待破解的问题。
稿源:湖北日报
作者:艾丹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