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贫困同学,上海3名中小学生近日捐出了积攒的50万元压岁钱,用于设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青春之光爱心专项基金”。据了解,该专项基金将用于资助特困家庭的中小学生和自闭症患儿,以及患有视、听等障碍的特殊儿童。目前,已确认15位特困学生和15位特殊儿童将首批得到资助。(11月9日《北京青年报》)
此事之所以新鲜,不仅是因为三名中小学生捐出了50万元,数额着实不小,还是因为这一次是以爱心专项基金形式出现的,形式比较新颖。
不过,新生事物从萌芽到成熟,期间问题肯定不会少。就“压岁钱慈善”来说,起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这同样也是需要避免的。
一是避免家长过度介入。新闻中有一句话,“家长希望通过这件事,让学生从小做慈善,而担任主任一职,能让孩子直接接触专项基金的运作和管理,培养他们的能力。”这是可以和可行的,但要防止未成年人成为成年人的道具。比如有些成年人,可能借机炒作,赚取“点击量”;设计关注议题,保持“曝光度”。既然慈善是心灵的需要,应该防止慈善打上功利烙印,影响未成年人的慈善认识和人格成长。
二是避免慈善门槛过高。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制定的《专项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建立专项基金的“起步价”是50万元。有几个孩子能有50万的压岁钱?这也注定了,大多数孩子即便常怀善意,也不可能常行善举组建自己的基金会,更不可能担任基金会主任。其实国外的门槛就不高,孩子拿几百美元就能成立小型基金会,而且形式多种多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值得我们思考。
慈善是世上最美丽的童心,孩子身上的善心带来更多温暖力量。“压岁钱慈善”还可以做得更好,我们也应该努力让其更好。
稿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毛建国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