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国际宽容日”。自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宽容原则宣言》,每年的11月16日就被定为“国际宽容日”。希望每年都有一天,世界各国、各机构组织和个人的目光能聚焦于“宽容”这一主题,并为此贡献力量。
很多人对“宽容日”乃至“宽容”这一词语本身,其实并不了解。美国作家房龙在著作《宽容》(又名《人类的解放》)一书中这样阐述:“宽容这个词从来就是一个奢侈品。摆脱了狭隘偏见的人,才能看到整个人类具有广阔多彩的前景。既然我们举目共望同样的星星,既然我们都是同一星球上的旅伴,既然我们都住在同一片天空下,那我们为什么还总是彼此为敌呢?”
在地球这个“命运共同体”中,为什么我们还要彼此为敌?日趋多元化的世界,大至国际关系、国家与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小至人与人的相处、文明和谐社区的构建,都离不“宽容”这一准则。于国家而言,文化的差异,价值的冲突,是众多国际争端和区域摩擦的根源;于个人而言,互不相让,睚眦必报,也是很多争吵与纠纷的导火索。宽容不仅要懂得尊重,还要懂得包容,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在文化、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唯有尊重差异,方能豁然开朗、和平共处。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谈及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准则,也反复强调了“包容”这一主题。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到“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对待不同的文明,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再到“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多层次、多角度地将源自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平和又深刻地传递给全世界。这就是一种比天空和海洋更深更广的宽容。这样的包容与善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自信与坚定:你宽容,世界就不会狭窄;你宽容,道路会更加宽阔。
宽容有助于消除偏见和仇恨,宽容有助于消弭戾气和冲突,宽容有助于让歧视变为平等,无论这种歧视是基于种族、宗教、国籍、语言、性别、地域、贫富差距还是其他因素。凡事只能依从自己的利益、凡事只相信自己永远正确、绝不兼听旁议让别人发言、容不下任何不同的东西和新的变化,无论于国于己,都只会造成越来越大的矛盾冲突和局限性。唯有包容性发展,才能把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转化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当今世界,宽容不仅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每个社会人应尽的义务。冷漠与偏见,往往来源于无知、封闭和偏执。一个高度文明与高度发达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更加宽容的社会。宽容就是打开窗子迎进温暖的阳光,融化坚冰,消除隔阂,共同生长。
稿源:湖北日报
作者:付勤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