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停车场普遍层层转包,数亿停车费去向不明”,这是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7日追踪到的问题。
数额巨大的公共资金,收起来振振有词,去哪儿却迷雾重重,已经不是新鲜事。细数近一段时间的新闻就能看到,“去向不明”的成员还有很多:彩票资金、高速公路收费、公交卡押金、社会抚养费、水费电费的“附加费”……名单不可谓不长,涉及领域不可谓不多。
“去向不明”是这些糊涂账成员们的共性特征,虽然不新鲜,但每一次曝光依然能引起舆论震动,还是因为跟公众生活普遍关系密切,很多都是人人必交的费用。动辄几亿甚至上百亿、千亿的资金数额,严重挫伤了“公共”的性质,让普通百姓感到利益受损,权利摧折。以“公共”的名义收取的费用,背负了“公共”的名义运转的资金,既说不清用途,又找不到责任主体,单就一桩都已经足够成为丑闻,更何况名目繁多,遍地开花?
而比“去向不明”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即便是发现了这林林总总的“去向不明”,发现了其中各式各样的收费黑洞,疑团依然未解,“去向”依旧没有答案,没有说法。社会只能眼睁睁看着“去向不明”大家族的成员越来越多,名单越拉越长。
说到底,“去向不明”是一个问号,是发现问题起点,不是终点。停车费、高速费、各种“附加费”,哪一项不是深度嵌入社会生活之中,成为公众必须支付的生活成本?哪一项不是运转多年,利益主体盘根错节、资金黑洞深不可测,抵抗调查和公开之力还特别强大?
对于任何一项公共资金而言,哪怕数额再小,“去向不明”都是不应当也是不可接受的现象。不透明的收费不作清理,钱去了哪儿乱象丛生,直接预算外运行,已经是有违基本政治原则和权力运行规范;发现了黑幕,还怎么能够我行我素照收不误,照花不误,堂而皇之继续“不明”下去?
“去向不明”并没有让利益相关者如坐针毡,没有引发对问题的彻查与追责,说到底,还是在公开的问题上没有压力。公共资金以“公共”的名义和理由收取,如果都已经知道了“去向不明”,公众还依然无可奈何,拿各种糊涂账没有办法,使不出力气,得不到回应,这显示出的是一种怎样的权力运行状态和权利行使状态?
依法治国关键在依法用权,公共资金由公权力收取,自然就要在“去向”上背负压力,战战兢兢;就要为“不明”感到羞耻,付出代价。自我革命、拿自己开刀不是一句空话,清理所有的“去向不明”、查处所有的“去向不明”,让所有的“去向”都明起来、亮起来,正是“革命”和“开刀”不可回避的试金石。
稿源:湖北日报
作者:李琼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