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11省区的病死猪肉案近日告破,范围之广、危害之大,触目惊心。从中暴露出的监管失范和执法人员以身试法,更令人对食品安全监管这一链条是否也面临“塌方”而忧心忡忡。
团伙化、链条化、职业化,是犯罪团伙的一条龙布阵;信息费、保护伞、监管真空,才是让病死猪肉加工能成为庞大地下产业的根本原因。臭气熏天的病死猪肉,能够堂而皇之进入正规销售、食用渠道,其中必然有惊人的“苍蝇式”腐败。仅仅把这起案件中参与犯罪和涉嫌渎职的公职人员移送检察机关还不够,还应以此为契机,引起全行业自上而下的全面督查和监督机制改革。当务之急,是要查清这样的利益链条,是否只存在于已被查处的11个省区。
近年来,除病死猪流入市场,发生于大江大河的死猪漂流事件也多次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针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出台了很多制度和法规,给予了大量资金补贴,对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养殖户和处理机构进行补助,一些地区还将生猪保险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捆绑在一起。理论上来说,这些政策如果彻底贯彻执行,不仅政府能省下善后费用,养殖户能获得补偿,保险公司和环保企业也能拓展业务,可实现多方共赢。
而实际操作中,以案发地区为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大部分没有到位,病死猪是否进行无害化处理基本无人监管,动物检疫人员收取好处费后大开绿灯,保险公司保险员甚至收取“信息费”,随时将病死猪信息通报给犯罪嫌疑人,充当起死猪流通环节的“中间人”。本是利国利民的政策善意,在具体执行中如何被扭曲至此,比起腐臭的猪肉更值得追根溯源。
我国是农业大国和养殖生产大国,对病死的养殖动物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增大疫病传播风险、破坏生态、影响食品安全和公共安全,甚至还会影响政府公信力。建立完善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更加严格且相对独立的监督渠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据了解,内地供港食品检疫多年来未发现任何违规现象,供港食品号称“世界上最安全的食品之一”。内地对出口食品的生产、销售,有一整套非常严格的法律法规体系及管理体系,但这样的一套体系,为何不能在更广大的内地市场发挥作用?为何供内地食品不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食品”?是内地居民不重视食品安全、不需要食品安全还是不配享有食品安全?这样的双重标准,也是近年来稍有经济能力的民众就热衷于到港澳台及海外疯抢奶粉、米面甚至油盐酱醋等基本生活资料的重要原因之一。
死猪畅行,必有蚊蝇作祟;腐臭之处,必有食腐者聚集。剜去腐肉烂疮,肌体才能健康,食品安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不仅仅是猫捉老鼠的问题,监管链条本身是否坚固可靠,更应当引发深思与警惕。
稿源:湖北日报
作者:付勤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