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首次实行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审,对教师的评价不再唯论文,潜心教学、科研推广做得好的,也同样可以评教授。
打破沿袭已久的学术评价机制,把教师从论文堆中解放出来,跨出这一步值得肯定。古人尚且“不拘一格降人才”,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怎能固守陈规,将人才束缚在条条框框中呢?不纠结于论文,实施多元化复合型评价体系,这对于激发高校教师热情,释放教学、科研活力有着积极作用。
在以往的高校教师职称评价中,论文几乎是一个硬指标。发表的篇数和等级,直接影响到教师评职称。无论是理论研究型的学科,还是实践应用的学科,不管是文、理、工、医、农,要想评上职称,发论文是必须的。有的教师勤勤恳恳教学,可是学生教得再好、教学成果再丰硕,对不起,没有论文,仍然会在评职称上被卡住。这就是论文在以往评价体系中的分量。
这些年实践证明,唯论文的学术评价体系暴露出诸多弊病。人们也不断在追问,如何判断一个高校教师的价值?对于不同性质的科学而言,论文都是必要的吗?教书育人、引导科研、指导实践是教师分内的工作,可如今,一些高校老师为了完成论文指标荒废了教学本身,一年都与学生见不了几面。还有的教师,一年之内出好几本书,但真正有水平、有价值的却找不出几篇。更有甚者,直接找专业的论文代写代发机构。论文乱象,学界都心知肚明,尽管不少教师叫苦不迭,但身在这个评价体系中也无可奈何。
学术论文成为学术鸡肋,是学术评价机制僵化的体现。按一个模子来出品教师,也就难怪学界创新精神缺失。遥想一个世纪前的大学堂,名家大师星云汇集,各种思想观点交锋碰撞,学识学问没听说是靠拼论文积累而来的。大学是人类智慧的殿堂,这个领域最应该呈现活跃、清新的氛围。为论文伤透脑筋、东拼西凑、弄虚作假,只会加重高校的世俗之风、形式主义之风,捆绑住教师的手脚。 对于湖北这个科教大省来说,纸上的研究如果不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仍然不能称为科教强省。湖北将社会服务与推广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单独一项,这是对理论指导实践的一种倡导,也是对科研价值导向的一种引领。根据不同的学科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评价标准,让教学为主的教师好好搞教学,科研为主的好好搞科研,鼓励科研为社会服务、为产业服务,才能充分释放教师的才智和活力。
教育综合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窗口,改掉那些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为教师营造更多自主创新的空间,智慧的火花会点燃湖北发展的新引擎。
稿源:湖北日报
作者:艾丹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