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著称的五常大米,年产量至多为105万吨。但业内人士估算,全国市场上标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万吨。(5月26日《羊城晚报》)
五常大米,不能瞎叫。根据原产地保护的有关规定,只有在黑龙江省五常市24个乡镇生产的40多个品种,才能叫五常大米。媒体调查发现,市场上近九成的假冒五常大米,有的是“调和米”,有的是“包装米”。
“调和米”的说法,让人惊诧,不就是“勾兑掺假”的吗?所谓“包装米”,不就是“假冒”的吗?可见这个灰色产业链的明目张胆。
五常大米好吃,按理说声誉满天。然而搜索相关新闻,却是负面缠身。要么是,掺假假冒如何严重,各方担忧;要么是,教市民如何识别真假,哪些是添了香精;夹杂其中的,还有当地声嘶力竭地喊着“为信誉而争”。
创造一个品牌不容易。而现在,媒体的报道一出来,很多消费者可能就会选择放弃购买。当市民被蒙在鼓里,把假的当成真的,最后发现上当,真的不也就变成假的了?一个品牌,可能就此消失。
前段时间,国人赴日花天价买马桶盖引发热议,最后发现,其实从日本拖回来的,竟然是杭州产的。而中国游客以150元一斤购买的日本大米“一目惚”,实是辽宁盘锦种植,这种大米在盘锦每斤6元至15元。
这让人联想,今后要买正宗的五常大米,难道需要挂个外国牌子,从国外走一圈,再加十几倍的价格卖回来吗?市场不净化,真货被假货围堵,最后只会劣币驱逐良币。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失去信心,只有选择国外品牌,让洋品牌赚取高昂的附加值。这个教训,太深刻了。
创品牌难,毁品牌易。生产、加工、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加强监管。不能让消费者茫然和无所适从,不能让品牌产品被假货围剿,监管部门得打破地域限制,紧急行动起来了。
稿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吴双建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