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肖擎
时间过得很快,从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国大地已经走过三年历程。
如果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改革,更多是由严峻的形势所倒逼,核心任务是克服那些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那么三年前全面深化改革启程,则是致力于从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理念、治理效率等更深的层面上全方位优化,解决好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现代化问题。
这三年,司法体制改革、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在一些深层次领域,变革得以强势推进;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上海自贸区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被牢牢抓住;颁布《居住证暂行条例》,高考综合改革试点顺利实施,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改革的穿透力、执行力,为普通人送去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三年的时间,我们能够看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既指向改革领域的广泛性,也指向改革事项的丰富性。既有对各领域改革的全局统筹,也有对优先任务的重点谋划;既有立治有体、施治有序的部署,也有趋广、趋深的行动;既有点、线、面结合的顶层设计,也有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大胆实践。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3年,改革的框架衔接而成,厚积成势。
三年的时间,我们也能够看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化”,既体现在不忘改革初心、坚定改革决心的统一,也体现在大刀阔斧的改革智慧、念兹在兹的改革情怀的交融;既体现在向顶层设计要动力、向狠抓落实要潜力的良性互动,也体现在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清晰路径。中国社会与人民生活的变化,见证了全面深化改革突破的历史隘口,标注了国家现代化所构筑的更为坚实的地基。
时间让人感叹,也让人清醒。我们越是看到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新气象,就越要牢记“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越是看到今天的中国创造了辉煌,也仍然面临长长的“问题清单”,就越要警醒,爬坡过坎,克难攻坚,不能想着松口气、歇歇脚,不能时间久了,改革疲劳症就来了,马力很足,轮子在转,车子却止步不前。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伟大的事业给了时间以重量,不懈的奋斗赋予时间以价值。改革的航标灯在风浪中闪亮,改革的发动机强劲运转,改革的加油站动力充盈,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源源不断,“中华号”巨轮就能赢得“改革时间”,在“光荣的荆棘路”上行稳致远。
(作者: 编辑:刘展)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