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报系言论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湖北日报:“中国品牌日”更是激励日
发布时间:2017-05-10 17:24:14来源:湖北日报网

  □ 本报评论员 王才忠

  今天,5月10日,我们迎来第一个“中国品牌日”。

  世界不少地方设有各种品牌排行榜,五光十色的产品博览会目不暇接,但还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以国家名义,为品牌设立纪念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放眼四顾,中国品牌纷至沓来。远的不论,就说新近发生的:第一艘国产航母正在浮出水面,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中国标准”走出去三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合作共建1676个项目,曾广受诟病的小小“圆珠笔笔芯”也实现了突破。

  中国品牌从单个突围到四面开花,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相伴随。早在2014年5月,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三个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这都是引领我国推进品牌建设,实现质量兴国的行动指南。

  粗放发展,不注重品牌和质量,这样的发展没有竞争力,不能给群众带来获得感。设立“中国品牌日”,反映了国家对品牌建设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出品牌建设的紧迫性。当中国品牌雨后春笋般诞生时,我们既要有自信,也要有自省。自信能让我们看到潜力与希望,而自省却能让我们看到短板与不足,进而将其转化为品牌建设的正能量。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比,中国品牌建设整体上还显落后,提升空间不小——这应该成为我们努力追赶的目标。

  设立“中国品牌日”,旨在强化国人对质量兴国的重要认知,有助于浇铸中国品牌的集体记忆。品牌建设是一种全域性的建设,除了厂家企业、政府部门、公益组织,消费者也是品牌建设的当然主人。市场主体首先要从供给侧把好质量关,讲好中国品牌的故事,但如果没有顾客在消费端的体验与反馈,就很难保证供给侧严守产品质量的自觉自愿。

  品牌建设可以倒逼我们拿起制度和法律的武器,为“三个转变”保驾护航。好品牌只会茁壮生长于公平公道的市场环境里。如果一个地方法律制度成了摆设、以权压法的现象屡禁不止、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护,假冒伪劣产品就会横行霸道,名特优产品的生长空间就会日益狭窄,直至萎靡而亡。

  在“中国品牌日”,需要静下心来仔细品味“匠人之心”的深意。为什么德国的职业教育成了该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是因为德国的职业教育能涵盖300多个职业岗位,职业教育在那里成了香饽饽。为什么顾客定制一套英国萨维尔街的西装要等上数月,还络绎不绝去排队?是因为这里的西装做工特别精细、合体。为什么东京小巷深处一家3平方米的小店,靠从中国唐代传过去的小点心——羊羹,就能闻名世界,广受尊重,且收入不菲?它靠的不是工艺多么复杂,靠的是为顾客着想的那种用心与精心。

  铸就中国品牌的巍巍长城,需要各个系统的共同作用,呼唤的是一种全方位的整体气质提升。

(作者:  编辑:刘展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