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报系言论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湖北日报:让博物馆走进寻常百姓心里
发布时间:2017-05-18 10:06:06来源:湖北日报网

  □ 本报评论员 肖擎

  今天是第四十一个“国际博物馆日”。

  一年365天,纪念日众多,人们未必对这个日子有深刻印象。但对很多人来说,或多或少走进过博物馆,驻足过、凝视过。每年的今天,很多地方或推出有分量的展览,或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参与其间的人们,对这个日子的文化含金量会有切身感受。

  博物馆是人类尊重历史文化、崇尚科学的产物。1905年,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开启了博物馆由精英共享向社会公众开放的篇章。博物馆“贵族客厅”的神秘面纱被摘下,取而代之的,是文明历史的缩影,是民众与历史文化对话的美好场所。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基本动力是文化解放,博物馆连同其他文化场所的催生带给人巨大的新鲜感。如今,博物馆对应的已经不是精神生活匮乏年代的开闸放水,而是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什么有的人到一个地方,博物馆会成为必去之地?为什么在一些城市,博物馆门前会排起长龙?是时代风气之变,精神生活需求水涨船高,使得文化场所不需要号召和倡议,就能引人前往。

  截至2015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超过4600家,年参观人数约7亿人次,越来越丰富且分众化的博物馆资源,让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人群有了多元选择空间。但不能不看到,一些地方还存在重建设速度、轻功能保障,重新奇造型、轻文化特色,重硬件投入、轻管理支撑等问题,“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场景不难寻见。

  诚然,一个人不可能天天24小时呆在博物馆,千人千面,也不是所有人都习惯逛博物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并非是求得商场购物那样的繁华场面,也并非要像旅游景点那样车水马龙。人多人少不必苛求,但作为一桩文化事业,博物馆理当在延续文化遗产征集、保护、诠释等功能的同时,开阔人们的文化视野,满足人们的知识渴求,丰富人们的生活体验。

  10年前,湖北省博物馆率先免费开放,各地纷纷效之。免费之初,也曾经历过人流如堵,观展环境受影响,管理成本倍增等问题,但这么多年过去,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可谓静水流深,润物无声。10年过去,免费带来的新鲜感渐渐归于平静,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从保护文化遗产,凸显为对接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博物馆的生命力,也越来越从免费参观的便利性,体现为融入社会公众生活的亲和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只要有意愿、有兴趣,今天的人们确实可以平等地、有更多机会地进出各类博物馆了,但如何让博物馆文化从“飞入寻常百姓家”变成“飞入寻常百姓心里”,如何让丰富的历史活起来,对今天的人们“说话”,让走进文化空间成为一种日常且普遍的生活方式,这是需要回答好的深刻命题。

(作者:  编辑:刘展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