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报系言论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湖北日报:将他们刻进历史的记忆
发布时间:2017-06-21 08:46:04来源:湖北日报网

  艾丹

  32年前,河南农民何刚将从自家院里挖出的19件元代银器,悉数捐给故宫博物院,极大填补了故宫的空白。32年后,闻悉这位农民离世,故宫博物院要为他举行追思会。这在故宫博物院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故宫要为一位普通捐献者开追思会,不仅体现出浓浓的人文情怀,也是向无私捐献者致敬。一个是国家顶级博物馆,一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对国家文物的珍惜,使得二者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说,捐献当初,何刚的名字被写入“景仁榜”,是故宫对捐献者的崇高敬意,如今故宫要为其举行追思会,则让人们看到一名普通捐献者被真实地载入故宫博物院的记忆相册。

  文物是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海外拍卖会上,爱国人士不惜重金,只为国宝文物“回家”;一些藏家或文物爱好者,也自觉恪守国家宝藏国家保有的原则;还有更多的“何刚”,意外发现古文物后不截留、不倒卖,果断无私捐献。我国文物的回归和保护,闪耀着人民的力量,也是人民群众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的最好诠释。尊重国家文物,有必要尊重这些为追讨、赎买、捐献国家文物作出贡献的人。尊重历史人文,有必要将这些坚守文物价值的人刻进历史的记忆。

  近些年,故宫博物院不断寻找传统文化的“打开方式”,越来越注重构建与普通人的共生关系,深入社会大众心中。将无私的捐献者永久铭记,也是一个国家对历史记忆作出贡献的人该有的姿态。

  犹记得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上,含泪举起颤抖的手庄严敬礼的老兵。跨越七十年的国家记忆里,他们占有至关重要的分量。铭记功勋,更铭记精神。国家记忆的磁盘,镌刻的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为家国而牺牲、奉献的可贵品质。这些宝贵“记忆”,将推动国家发展生生不息。

(作者:  编辑: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