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报系言论

湖北日报:习惯于在“探照灯”下工作生活

发布时间:2017-08-14 09:13:11来源:湖北日报网

  本报评论员 李思辉

  8月12日,南航就“为党政代表安排前11排座位”事件做出说明称,该信息系个别人员草率编发,西安党政代表团并未提出座位要求。当晚,西安市委召开会议回应:这次网络舆情,敲响了作风建设的警钟,要自我反思,更加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

  一次公务出行的座位安排信息,引发如此强烈的舆论反应,恐怕是很多人没有料想到的。这种“没有料想到的反应”可能会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这是因为随着纠正“四风”越来越严,群众监督的意识越来越强,监督的手段越来越便捷,人们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要求会更高、更严,对特权现象,反应会越来越敏感和强烈。

  以往,在一些地方,领导干部讲排场、搞特殊化的情况比较普遍,甚至一些领导干部“习以为常”,老百姓也“见怪不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作风建设不断深入,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所中的歪风得到有效遏制,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从对不良风气“见怪不怪”的迟钝,到迅速锁定、抓住不放的敏感,折射的是政治文明的进步,是群众监督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积极参与和热情配合。

  全面从严治党,需要“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全天候开启探照灯”。这种“探照灯”不同于“镁光灯”,它强烈直射、具有聚焦放大的功能,更容易发现不良风气的蛛丝马迹;也不同于台灯、落地灯,它光源强大,集中投射,监控几乎没有死角。这就意味着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一言一行都在探照之下,凡有逾矩,就会被千万双眼睛聚焦。这听起来有点“过于严苛”,实则恰如其分。正如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所言:“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权力是负担时,就稳如泰山;当权力变成一种享受,一切也就完了”。

  人在“探照灯”的强光下做事,刚开始可能不太习惯。有的人甚至会有逆反情绪,认为这是“组织对自己不放心”“是群众给自己找茬”,实际上恰恰相反。“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是起码的原则,一旦权力不受监督或者监督不到位、不灵敏,就可能坠入任性妄为的泥潭,影响事业发展、断送干部前程。多少身陷囹圄的干部埋怨“组织和人民管得太松”“要是管得更紧一点……”,类似埋怨固然有推责之嫌,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严格管理、强化监督的“保护功能”。全天候、无死角的探照,正是对作风的纠偏、对干部的爱护。

  认清群众监督的重大意义,还要习惯于在监督下工作生活。严格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履职尽责、清白做人,坦荡面对监督,谁也挑不出刺来;但凡有明显瑕疵乃至不良作风,舆论会及时给出改进提醒;倘如廖俊波、罗官章那样鞠躬尽瘁、披肝沥胆,也会被群众发现,获得应有的鲜花、掌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时期的“探照灯”既是监督作风的利器,也是展现风采的舞台。给问题一个直射,敦促问题的解决;给好干部一个直射,让好干部成为时代的引领。

(作者:  编辑:刘展